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惟觉法师  2017/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感恩”、“报恩”。知什么恩?知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及三宝的恩德,并且进一步感恩、报恩。先想一想哪些人对我们有恩?想即是思,依着佛法思惟,把事情想通了,就能心开意解,心中感到清净、宁静;如果道理想不通,生活便容易落入烦恼当中。

知恩,“上报四重恩”,思惟感受所有人对自己都有恩德,就是大慈悲心的表现;不论亲疏、上下、同事、同学、师长、父母,乃至于世间上所有的人,都在帮助自己,都在为自己服务。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从出生到学业成就的阶段,都是仰赖父母生育、养育与照顾;求学阶段,师长给予我们指导与教诲,使我们学得谋生的技能与知识;创业阶段,社会与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和工作机会,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产生困难,事业也不能成就;在人生的历程,三宝能指引我们使人生迈向光明,开启我们的智慧,转化一切烦恼业障,让我们能超越生死大海,出离轮回之苦,到达极乐的彼岸。这些人、事、物对我们都有直接与间接的帮助,如是思惟我们确实应该感恩、报恩!

知道自己与父母、师长、国家、众生是一体的、是共同依存的,这个就叫做“知”,知了以后,便能心存感谢、心存感恩,更进一步还要积极地采取实际的行动──报恩,如何报恩?成就自己的学业、事业;成就自己的福报、功德、愿行及定力;有了这种报恩的心,在生活中落实、努力,每个人的学业、事业及道业,就能增进,永不退转。

知足是积极快乐的泉源

能知恩、感恩、报恩,人生就能知足常乐。功利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与竞争,“知足常乐”听起来似乎有点消极,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的形容词即为“敬业乐群”。

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当找到了一份工作以后,心里所想的是这份工作种种的缺点,计较工作时间太长、老板不知体恤、抱怨同事不和、厌烦工作性质,觉得自己不应被埋没……,所谓“这山望过那一山高”,当心里都是这些负面的想法时,烦恼就产生了;反之,若能用知恩、感恩、报恩的心来思惟:“这份工作确实是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自己得到这个工作机会。”自然就会珍惜、尊重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 “感恩的心”,用这种心态对待工作与工作伙伴,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承担

常存知恩、感恩的心,就能时时做到“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承担”。“好事给他人”,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员工及消费者,就不能成就“董事长”这个职务;一个国家若没有人民及文武百官,就不能成就“总统”这个职务;个人的成就,其实是大众所成就的,所以成就的果实应该归功于大众,与大众共同分享。 “坏事给自己”,当碰到挫折或失败时,应该仔细的自我检讨,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而不是责怪或归过予大众。明白这些道理,心就会安定下来,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就能积极而光明。

用感恩开创光明人生

在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里,人们的烦恼与苦闷在加深,伦理与道德也开始在沦丧,社会的乱象层出不穷,人们已经不知道要将心安住在那里?如果我们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道理,而且能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里,不但可以减少很多烦恼,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社会也会更祥和、更有希望。

普愿法界众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觉法师文章列表

大乘佛法为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问: 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明贤法师答...

人生不需要与别人竞争

一个孩子从小长大,父母会很用心照顾他的健康、培养好...

心里只有目标

远在唐朝时期的一个寺院中,有个年轻的和尚因家中贫困...

我们生命的真相

我们要思惟到,我们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这种得人身之...

别人给得起,但你的福报不一定能用得起

学佛一定要懂一些财富学,现在大家学发财,不学花财。...

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一颗善心

一位哲学家有一次曾问他的许多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

活着没有意思吗

刚才,来了位中年人。一进门,他就对我说:前几天,差...

人生要学会的七种本领

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会...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非份之财不能要

佛法不离世间法,就生产事业而言,佛法讲正业与净业。...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

【推荐】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

幸与不幸是取决于自己的看法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

信力不够,心就容易散乱

问: 请教法师,现在念经持咒持名号,均是散乱心,心口...

家里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家里的很多地方,可能看似干干净净,其实却是藏污纳垢...

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

修行以后,不要贪面子,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问: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大安法师答:...

施污垢布 得最胜福

当时舍卫国有一个长者,妻子生一女儿,美秀无双。她刚...

不要用佛法来换取利养

甚至,如果依靠传法而谋取利养,那就成了印度单巴仁波...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韦驮菩萨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到普陀山,不管每一座寺院...

生命的形式绝不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这些

一般情况下,大家忙着用功,很少听到一些神奇古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