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2018/04/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一、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起初学道于成都唐公。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二、年二十四 荆州剃度

二十四岁时,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三、谨遵师命 衡山受戒

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湖南省衡山县西南),从通相律师受具足戒,更于其座下学经、律。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四、求法慧日 专修念佛

闻慧日法师(慈慜三藏)离京至广州,大师前往谒见,恭敬求法。慧日法师教示不可独然独善,应依《无量寿经》修念佛三昧,以救济群生。大师从此顿息诸缘,专修净土。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五、衡山西南 建弥陀台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归衡山,于山之西南建立精舍,号弥陀台,仅安置经像。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六、心无所虑 精苦修道

大师精苦修道,有人供养食物则吃,无人供养则食野果花草。衣着唯求御寒蔽体而已。慕名来求道的人,常见一人身形羸弱,尘垢满面,负薪担水,都以为是大师的侍者而轻慢之,及打听方知那正是大师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七、精进念佛 圣境常现

由于大师万缘放下,精进念佛,于是发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八、照公定中 见师侍佛

当时,法照大师在庐山修禅定。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一褴褛僧人侍立在佛侧,询知是南岳的承远大师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九、道俗崇敬 施金盖寺

远近道俗亦闻承远大师的德业,前来亲近乞教。大众负布帛,斩木垒石,搭棚居住,并发心施金营造殿宇。大师既不拒绝,也不营求。殿寺盖成,题名弥陀寺。营造殿宇的结余,都布施给饥饿病苦者。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十、大师巧传 弥陀佛名

大师教化众生,善立中道,随机设教。为了使众生早证道果,大师殷殷开示念佛法门,并将经教法语,弥陀名号,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在山岩溪谷,苦口婆心地劝勉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从化者甚众,前后受法弟子千有余人。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十一、代宗尊崇 顶礼有加

后来,代宗皇帝奉法照大师为国师,闻法照大师言其师有至德,便也推尊承远大师,顶礼有加,赐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十二、化业圆满 安详示寂

承远大师一生投注念佛实践,不图著作,坚持戒行,专修般舟三昧,以此自利利他,成就一代祖师的特有风范。大师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七月十九日告别诸弟子,安详示寂于弥陀寺,享年九十一岁。

《净土》杂志2017年第3期  文/任新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

亿万人心中的菩萨--证严法师

数月前我就听说,只要是世界上稍微有点影响的灾难,发...

这句名号对我们来说,就是命根子

六字洪名,昙鸾大师说是清净法身,真实智慧。清净法身...

念佛诵经有什么好处

我们每个人有眼睛、耳朵、舌头、鼻子、身体、意想等感...

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便能预知时至

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

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问: 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放下的感觉真好

有一个师父跟一个徒弟,在路上走,刚好有一棵大树倒下...

佛灵和心灵是两码事吗

我们正式讲净土要义。净土三要就是信愿行,也是往生极...

父爱如山

有一个名为父爱如山,影响你的爱的心理测试:一座很小...

好人不提当年好

明朝崇祯年间,常熟进士蒋畹仙,偶然寄住在昆山同榜登...

世间的俗务不要用放大镜去看

每天我们经历多少事情?一周呢?一年呢?佛陀要我们放...

星云大师《人生是过客》

有人说,人是宇宙的主宰;但也有人认为,人是宇宙的过...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

古人是如何精进勤学苦读的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见。《...

趋向解脱的功德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

阿弥陀佛给我们作了决定的承诺

师父慈悲,请问念佛行人如果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遇到...

1000美元也可以成功

1980年的一天,刚满19岁,大学还没有毕业的美国青年戴...

入禅之门第五讲:无门关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

星云大师《如何认识益友和损友》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什...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