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宏海法师  2018/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讲讲,这个众所周知的布施。布施呢在佛法里面叫做檀波罗蜜,又叫檀(越)。你看如果我们一般到庙里边做功德的人,常被称之为斋主,有时候又叫做檀越,所以说这个檀就是布施的意思。我们常说的檀香木的那个檀,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布施呢,大家都晓得一些,就是说能够舍嘛,也明白说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因为我们现在,大家的贪著普遍都比较重,所以对于这个舍呢,有时候往往就会起,这个怀疑和错误的理解之心,甚至有时候觉得说,哎呀,这个佛门建寺院呀,做道场呀,塑佛像呀,就是要钱要钱,好像佛门很贪、很贵似的,甚至有一些人呢,误以为说,就是说由于佛法佛门去接触的时候,都接触不起。其实呢,布施大家首先要有一点,不是强求的,一定是自愿的,发自内心的认为说,我做这个功德能够利益大众,那么回馈过来,也于我自己也能够,倍倍的增加这个福慧功德,是这么一个机制。

所以布施来讲,对于一个人的,修道人特别是来讲的话,它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行为,特别是从最高的层面来讲的话,虽然我们行布施,但是我们也没有执着说,高高在上,我是能布施,他是被我所赐,应该回馈的十分的抬举我。或者我给了他多少多少东西,这些都不执着,那么这叫做三轮体空。那么现在我们通常,有时候会说起布施来,是怎么一个行为呢,就是叫做以舍以利,这是布施的条件。我们去行布施的时候呢,一定是这个行为会对人家有利益,这是一个条件。二一个呢,我确实发了舍的心,把这个东西可以舍给他。你不能说,我没有发舍心,是别人借走的钱,结果不还了,要不回来了,你说我就算布施了,这不算的。从以利来讲说,你布施的一定对他有利,你不能给他一些什么毒品或者凶器,让他去杀人放火。所以以舍以利,这是布施的前提。

那么第二个布施的对境是什么呢?就是叫做,有的叫做悲田,有的叫做敬田。敬田呢,尊敬的敬。叫做福田嘛,叫做供养。你比如说这个父母、师长、三宝等等这些,我们作为一个供养,这叫做敬田。种福田嘛,布施。那么还有一些贫苦呀无助的人呢,我们进行发心进行救济,这叫做悲田,有时候也叫做苦田。给了我们发善心的机会,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呢,首先我们要自己发心,除了田以外呢还要我们的发心。这个心,你比如说,发的猛烈,恭敬心越浓,那么你的功德越大。那么你的慈悲心越到位,那么你的功德越大。你不能说看见他可怜,好了,扔给点儿你去吃,那这就比较,虽然也有功德但就比较淡了,这是从发心来讲。那么从刚才讲到的田来讲,你恭敬所有的这个,比如说,远一些的远房些老人,肯定不如恭敬自己的父母亲,从出世间来讲,恭敬世间的,肯定不如恭敬出世间的修行者。那么从这个住持法道来讲呢,一定是恭敬三宝,要比恭敬世间的其他的,更为来的利益功德大。这就叫做敬田。

那么悲田,你去怜悯一个,可能说没有,失去生活能力的一个残废人,这样的一个人,或者说已经不能自理的一个老人家,肯定比去怜悯一个,一切都具足,就是不想干活,偷懒而去伸手向别人乞讨的人要功德大。这就叫心的大小和田的大小。如果你的心和田都持平了,那下面接下来就看事的大小了,就是确实是,如果你能拿多的物资来供养布施,比能够拿少出来的,发的心量要切大和广,那么你的当然功德就大。所以这叫做心田事不同。

当然如果从发心上来讲,你比如说,你只有一百块钱,那你今天布施了十块钱,十分之一,那可能有一个人他有十亿,他布施了十万,那相对来讲,你的发心,在发心上要比他大,那么功德上也在这个上面有差别。所以等等,布施其实我常说的是一门学问。

布施也有一种不如法的,你比如说为了沽名钓誉而做慈善,这也要不得。或者说祖上有人学佛,留下来,我为了满足这个,父母亲爷爷奶奶的这种期望,替他们做一点儿当然也好,结了个缘,但是这也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或者有的人比较爱面子,这个要饭的要东西的人到跟前了,他顾于面子,心里很不愿意,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就给他点儿,这也不算做如法的布施,不是为了求解脱,而是为了具足福报,求升天,等等这一些,这都不算一个正知正见的布施,他的功德都会打折扣的。

所以这样讲起来呢,其实布施还是一门学问。而且也是整个佛法的修持过程中的,一个主要脉络,一个方法。因为什么,所有的佛法其实就是一个舍,舍自己的所有的物资财物,这叫做财布施。舍自己对于身体的执著,这个对于佛法的见解跟别人分享,这叫做法布施。那么最后所有的舍了,连我能舍的这个我慢,这个自我为中心的这种认知、见解,乃至连舍的这个概念都舍了,这就叫三轮体空。能够做到这样的,那就是意味着要解脱了,所以希望能够了知到佛法的人呢,多去行布施。而且能够用这个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布施行为,使他达到一个最顶点的状态,最后由布施而得到解脱。彻底把这个世间能够舍下放下,就能够得自在解脱。好,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正见--以观念改变心行

未来在哪里?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

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

布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

种布施的善因,才能够得到富裕的福报。从因果规律来分...

修平等心,去除贫富贵贱之分别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有缘人,诸位吉祥。今...

佛说不清净的布施

佛告诉毗耶娑,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

布施培福,横越生死苦海

过去,佛陀曾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天,一位...

一边想发财,一边却挥霍浪费

问: 如何发财? 梦参老和尚答: 很简单,做布施。我...

【推荐】本焕老和尚最后的开示与4个心愿

2012年4月3日是本焕长老圆寂的第二天,本焕长老的衣钵...

这九种人,擦肩即可,无需深交

1、轻诺寡信的人 把许诺当做玩笑,信口开河、随口说说...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

夫妻之间亦要有礼仪

夫妻之间的结合,家庭的建立,乃上关风化,下继子嗣,...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艺远近驰名。 当他为一...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推荐】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

佛教素食观的生态价值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

沙弥的十戒

沙弥的生活轨范,共有十条守则,名为沙弥十戒,是从五...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来生怎么样就要看你今生怎么做了

你的来生会是什么样子呢?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多病...

星云大师《拥有全面的人生》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往往只能拥有一半,不能...

别被不重要的目标阻挡了人生的方向

人的一期生命,掐头去尾,老天爷刚好把中间的五十年留...

露宿街头的富翁

古时有一个富翁,广厦千间,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