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2018/10/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弥勒菩萨信仰大约在宋朝时形成。弥勒菩萨不仅出现在各大寺院丛林中,特别是在山门前,笑容可掬,而且还被供养于很多家庭、单位。即便是心情郁闷、满腹忧虑的人,见到笑呵呵的弥勒菩萨,也会放下烦恼,满心欢喜。弥勒菩萨受到世人的敬重和供奉,与其身上所具备的几种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学习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

“能忍最胜寂灭法”,忍辱是六度之一,更是消除“三毒”的殊胜法门。唯有忍辱,才能化解矛盾;唯有忍辱,才能息灭妄念;唯有忍辱,才能促进团结。

在佛教典籍中,多次提到弥勒菩萨外出行脚、化缘,也经常受到别人的冷眼、嘲讽与谩骂。他曾作《忍辱偈》:“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他也省力气,我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这知消息,何愁道不了。”这首偈子,真实生动地反映出了弥勒菩萨的忍辱情怀。

有人骂他,他也笑着说“好”;有人打他,他也不反抗,自行睡倒;有人朝他吐唾沫,他也不去管它,任它自干。“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即是说,忍辱波罗蜜是成就道业、圆成佛果的“法宝”。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敬重。在俗世的生活中,我们若能以忍辱接人待物,一定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亦能提升自身的修养,助力于我们的修行与生活。

学习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便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便对着你哭。人生是一场充满崎岖与坎坷的旅行,伤心与痛苦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只有以乐观的态度应对,才能化解种种困顿。“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张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感染着后世众生。据史料记载,弥勒菩萨一直过着“一钵千家饭”、居无定所的生活。虽然漂泊不定,生活艰辛,还经常会招来世人的呵斥与白眼,但弥勒菩萨一直以乐观的心态来笑对世间,并给人们带去欢乐与笑语。

弥勒菩萨曾作《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作为一位出家人,他以天为盖、以地为席,四海为家,无牵无挂,只随身携带一只化缘用的布袋;又因他胸怀宽广,乐观豁达,无忧无虑,安贫乐道,才有“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的自在之境。这首偈子也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自信乐观,心宽体胖,才能熄灭心中的妄想与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学习弥勒菩萨的慈悲精神

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为“悲”。慈悲众生是诸佛菩萨共同的行愿。

弥勒菩萨的慈悲精神,体现在他对众生的宽容上。他曾作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即是在告诫众生,凡事不必较真儿、苛求,要学会宽容他人,宽以待人,宽人宽己。他还作有一偈:“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在这里,这个布袋就好比是我们宽容的品德,只要能学会宽容,就会无挂碍,就能得自在。

纵观弥勒菩萨的上述三种精神,无不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有积极的意义。学会忍辱,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学会乐观,才能转烦恼为菩提;学会慈悲,才能广结善缘、利人利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浅谈弥勒净土的信仰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经过七佛授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辅佐...

弥勒忍辱真修行

那个弥勒菩萨怎么说,你知道吗?我们庙里面进门,弥勒...

弥勒信仰乃人间净土的归趣

无论是天下名山僧建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都形象地...

弥勒笑什么

大凡走进汉传佛教寺庙第一山门,都会看到迎面正中端坐...

弥勒菩萨与一具腐烂的狗尸

无著菩萨前往鸡足山,他想面见弥勒菩萨后可以请求学佛...

弥勒下生经

大智舍利弗,能随佛转法轮,佛法之大将,怜愍众生故白...

佛前供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

弥勒菩萨思想和慈氏的由来

汉译大乘佛经,关于弥勒的记载,是不胜枚举,现仅从他...

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听到佛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居士叫做因儒童居士,这个...

能堪忍者来世怨敌少

修忍的利益,如《菩萨地》所说: 菩萨首先观察安忍有种...

参禅破宗门三关

过祖师关 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

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挫折

人生之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遇到逆境,你有没有...

念佛与十大愿王

念佛与回向 念佛愿生极乐世界,为的是常随佛学,这与...

一息不来,即属后世

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

陈坤:我每天都念金刚经

与陈坤的这次对话,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一直没发在博...

【推荐】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适合一切修行人

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的这个特点是适合一切人去修...

学净土宗为什么还需要学天台宗

问: 我们修学净土宗的人,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为...

海涛法师《净土法门的修行》

净业修持的助行 三皈五戒是入佛法的初门:三皈五戒,...

一切外境只是因缘的暂时和合而已

当情绪的波浪生起时,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不分别、不评...

女人常生气易得九种病

俗话说,气大伤身。医学上认为这很有道理,对女人来说...

素食者比肉食者更健康

正如我们所见到的,肉类并非人类自然并且健康的食品。...

《黄帝内经》里的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都讲透了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