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切外境只是因缘的暂时和合而已

2016/0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切外境只是因缘的暂时和合而已

当情绪的波浪生起时,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不分别、不评判、不逃避、不压制,看着它生、住、异、灭,如同波浪的起伏,最终归于平静。

我们常常被各种烦杂的情绪所困扰,甚至长期被它们操控而无法解脱,这是因为我们不能提起觉照。

《心经》的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蕴皆空。”道出了“观照”是修行的根本。

当情绪生起时,不再习惯性地被它带走,而是试着转而观察“我”的情绪、“我”的沮丧。只是观察,不带任何分别、评判,也不试图去压制或消灭它,只是全然的观察、觉照。“观”就能“自在”,你的心情就会越来越平静,不被情绪的波动所困扰。“照”而能知“空”,这就是禅宗祖师们所说的,“念起即觉,觉之既无。”

在如实的观照中,照见“五蕴皆空”,没有“我”、也没有“我的情绪”,一切只是因缘的暂时和合而已。觉照好比是一盏心灯,刹那间照破无明的黑暗。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一切妄想本是幻生,只要我们学会觉知和观察,不再以幻为真,不被幻相所迷,种种烦恼和情绪就能“当处发生,随处灭尽”。所以,觉照就是最好的疗愈。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练习禅坐。通过禅坐锻炼和提升我们的觉照能力,有助于我们在各种境界来临时提起正念,“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清明地觉照一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要做流行的奴隶

父母希望生儿育女,做了儿女的奴隶;男女希望谈情说爱...

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

我最近一直在想一句话,叫「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

做现今社会中的一朵莲花

佛经里有这样一则公案。有一位国王,身边有一位精通天...

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哪件事物可以不与...

一切苦因缘,全由妄动取

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

能得到人身的三种因缘

暇满的人身不是无缘无故得来的,想要得到需要具备好多...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

心生还是病生时

凡病有无形、有形两种。无形之病,贪、嗔、痴、爱,及...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正见

为什么要建立正见?正见当然就是菩萨的智慧。 因为我们...

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

时常有人问我: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 虽然每次我的...

如何帮助家人

网友:学诚法师,请问如何帮助家人结善缘,学善知识,...

圣严法师《义工是菩萨行者》

义工是菩萨行者。义工没有一定的什么事,一定的什么时...

无处青山不道场

赵州禅师(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号从谂。他幼年...

显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

余四十年前,在苏州胥门外小日晖硚放生池(灵岩山下院...

孤独的放生者

带孩子到国父纪念馆的湖边散步,我们看见在西边有一个...

佛教的环保思想

如果将环境污染比作地球的一场疾病,在病来如山倒的今...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

在逆境挫折中磨练成长

轮回之路绝非坦途,我们会遇上顺境,也会遇上逆境,要...

受持读诵《地藏经》的殊胜利益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悲心至切。曾无数次发愿:地狱未空...

怎样念佛容易成就

我们学佛是以佛的心愿、佛的行为、佛的慈悲心来开发我...

劣根众生该如何修

问: 劣根众生应以上求佛道为要,下化众生随缘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