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心生还是病生时

慧明法师  2014/1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生还是病生时

凡病有无形、有形两种。无形之病,贪、嗔、痴、爱,及一切烦恼等是;有形之病,外感内伤,及一切四大不调者是。无形之病为心病,有形之病为身病。身病起于心病,心若无病,身亦不痛。然此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云何有病?只因最初一念妄动,遂有此身,有身即是病。更以受、想、行、识,坚执我故,于是妄想执著;由贪嗔痴爱而起八万四千烦恼,又生心病;由此心病,生出种种身病;所以生老病死随业轮转,无时无刻不在痛苦之中。我等既知身病源于心病,心病源于动念,病源已明,即应对症下药。云何为药?禅密兼修,即正本清源之阿伽陀药,此药乃释迦佛传下来,医治众生生老病死苦之妙药,普治一切身心等病,所以如来亦称大医王。

学佛人知病求药,故能离苦;而众生梦梦,在病不知病,认苦为乐,不知茫茫业海,无量无边,贫富贤愚,逃不出生老病死之苦。故有也苦,无也苦。有者不过往劫善因较多,然善因一尽,恶果随之,轻则再转人身,痴愚残疾,重则堕三恶道,长幼沉沦。此等因果轮回的事迹,或载之往籍,或播于轶闻,决非虚诞,惜乎世人不悟,病上加病,良可悲悯。近来天灾人祸,层见迭出,不独生者痛苦颠连,而死者亦成千成万,此等共业,皆由众生共同心病所致。然共同心病,即由各个人一念妄动所感,盖自心不净,遂致他心不净,辗转相引,而成共业;若悟得一切是幻,念念清净,则当下身心轻安。

若自心病减,共同心病亦减。何以故?自心清净,他心清净故。若不肯放下,事事执著,事事均足以病己病人。谚云:“心病无药医。”故劳我佛慈悲,广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尘劳之病。大家现学禅密兼修之心宗,即是能断病源之心药,只要肯吃,绝对能愈心病。心病愈,不但身病亦愈,一切病皆愈,又何劳更觅八万四千种法药耶?

大家每日除打坐时间,稍能净心片刻外,该有多少念头?每一念头都是病,又该有多少病?须知一病,且能使人不起,况多病乎!近日大家有患伤风者,初起本是小病,如不及早医治,或是吃错药,便可转为重症,致人于死。吾人一念之差,常情以为无足轻重,殊不知念念相续,遂至烦恼无边,病上加病。当知生死事大,人寿几何,希望大家猛省,速急依法修心,以治心病。兹有一偈,可治有形无形之病:

自身有病自心知

身病还须心药治

心要正时身亦净

心生还是病生时

此偈虽是四句淡话,大家果能仔细参玩,或当作真言持诵,自有妙用。须知禅宗的方法,普通就是参话头,有活话头,有死话头,看学人程度深浅以授之。此偈可当作活话头参,久参必有所悟,大家切勿以其平淡而忽之。

吾人有病,因为不知病源,所以医药乱投,而归无效,若终不自知,则病重业深,三途堕落,更难知了。知于何等?知病由业生,业由烦恼生,烦恼由无明生,无明一动,心病即成身病,故曰:“自身有病自心知。”根本之病,非医药能治,专仗佛力,亦难收效。盖病由心生,还须心治,故曰:“身病还须心药治。”何为心药?心正是药,所谓正如、正见、正思惟。若心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皆是烦恼,皆不得其正;心既不正,则随境妄动,起惑造业,而成身病。若心能正,则心安体泰,其身自净。所谓修身在正其心,即是心正身净之理,故曰:“心要正时身亦净。”心体本来空寂灵明,动即成碍,不但恶念是病,有念皆病,所谓有念皆非。此乃更进一层的说法,故曰:“心生还是病生时。”

这四句偈,讲法甚多,太讲清楚了,反不好;因禅宗话头同密法真言一样,都有破除知见的功效,久参久持,自可悟道。现在劫难未已,众生皆在病中,大家因缘成熟,来学此无上心地法门,既知病源,又如治病之药,希望照此药方,依法奉行,一面悟,一面修。云何为修?修一切善法。一切善法,即是利他,利他才有功德;有功德,才能正,才能净,净则无病。若不行利他之事,徒然持咒打坐,虽有功德,得益不大;如果发心真实,渐次业消,亦可减少身心之病。禅密兼修之心宗,不但是要医治自己心病,更要医治众生心病,何以故?我等应本“众生不尽,我不尽”之愿,视众生之病如己病,故应大雄无畏,一切慈悲,弘扬心地法门,普治众生之心病,若众生无病,我病亦无,这才是心宗医心病之本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夏天不宜做这十件事

1、不宜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气温高...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何含义

问: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不是说,你有什么...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必带到心里来烦恼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

葡萄对人体的九大好处

葡萄,存在地球上几千年的生物,我想大家都吃过,可是...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为了一点芝麻小事,而背负了很长...

既然心即是佛,为何还要学佛

问: 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济群法...

【推荐】方海权《日行一善》

一、行善积德篇 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

德国儿童的「善良教育」

德国的善良教育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

善于调整心态,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们希望得到财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如愿。当他人...

自作孽,不可活

《了凡四训》中说:福在受谏。云谷禅师耳提面命的慈爱...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

海涛法师《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经节录》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上无嗔无价宝,...

曾国藩的观人四法:信、气、理、言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应该...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

修行不是苦的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

达照法师:业风与心力

这个风大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要关注的最关键的问题。...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

念佛控制不住念头该怎么办

问: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

所求不与所行相违,命运方能改变

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公案:有一个人什么都...

宏海法师:佛法的时间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