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二时临斋仪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义

2018/1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二时临斋仪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义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出家众饭食时,常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三德六味”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般佛教徒午供时,亦要念:“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诸圣贤,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令今施者得,无量波罗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唵誐誐曩三婆缚袜日啰斛。”

三德,指轻软、净洁、如法。六味,指苦、醋、甘、辛、咸、淡。系出自《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一序品,佛临涅槃时,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备办种种饮食,其食甘美,具有三德六味。至后世,成为寺院每日上供所念之供斋句:“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分别是哪“三德六味”?

三德者,《涅槃经》云:“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餐具,种种备足。其食甘美,有三德焉。”

一、清净德,谓精洁无有荤秽。

二、柔软德,谓柔软甘和而不粗涩。

三、如法德,谓随时措办,制造得宜。

六味者,《俱舍论》云:“凡调和饮食之味,各有所宜,无出此之六种。虽进修道行之人不尚于味,然滋益色力亦由于此,所谓身安则道隆故,有六味之须也。”

一、淡味——淡者,味之本也,能受诸味故。

二、咸味——其性润,能滋肌肤故,调诸味必以盐为首。

三、辛味——其性热,能暖腑脏之寒故,味之辣为辛。

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毒故,味之酸为酢。

五、甘味——其性温,能和脾胃故,味之甜为甘。

六、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之冷者为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你可以拒绝吗?佛陀为什么要...

比丘的五类

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五类:经师、律师、论...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

佛虽广受一切供养,但心中无增减

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在竺叉尸罗国的博罗吁罗村...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

僧人的鞋为何要破六个洞呢

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 像我在寺里看到比...

出家人看到异性还会动心吗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

观音菩萨的十二大愿

第一:广发弘誓愿: 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

六念法

一、念佛, 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

业报都有哪些

业报可分为正报和依报。正报由别业所感召,是众生的五...

让菩提树茁壮成长,让明镜台不断清净

虽然每个人都具备佛性,却因为客尘污染,不得明心见性...

人生是一支无情的箭

人生没有退路,因为呼啸的岁月挟裹着我们一路向前。...

艰难的回归路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这个经...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

星云大师《佛教奇事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

业重情迷是凡夫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

【推荐】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第一种,就是不孝父母。 如...

知足

维斯努神对一个信徒无休止的祈求感到厌烦了,有一天便...

哪些钱财是不可以赚的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

除口腔异味的三种食物

口臭很招人讨厌,有的人总是有口臭。那么,怎样才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