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觉醒法师  2018/1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时候,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或者反问,抑或是棒喝等方式来斩断学徒的妄念,使他们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境下豁然悟道。

何为祖师西来意

“祖师西来意”是禅林中的常用语,又称“西来祖师意”、“西来意”、“祖意”,表示佛法之奥义、禅理之精髓。在禅林之中,有许多记载“祖师西来意”的公案。

如学僧问马祖:“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马祖回答说:“我今天太累了,不能回答你,去问智藏禅师吧!”学僧乃去问智藏,智藏说:“为什么不向马祖请教?”学僧:“马祖让来问你。”智藏说:“我今天头晕,不能回答你,去问百丈怀海吧!”学僧问怀海,怀海说:“我也不会。”

面对学僧对“祖师西来意”的提问,不管是马祖还是智藏,抑或是百丈禅师,都没有给予直接回答,他们是通过暗示的方式来告诉他,“西来意”只能依靠你自己去体会,而不能直说的,所谓“开口即错,拟议即乖”,如果说出来就不是“西来意”了。

你本自具足何须外求

在禅宗史上,也有许多禅宗祖师通过反问的方式来截断禅子的妄见情思,从而使他们在“言语道断,心思路绝”中开悟。

马祖道一禅师在开法传禅的过程中,有僧问他:“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即今是什么意?”马祖用反诘语表示对此无法用语言答,让他自己省悟。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大珠慧海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问:“来此拟须何事?”慧海答:“来求佛法。”马祖当即斥责:“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慧海又问:“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马祖便说:“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觅求?”慧海禅师于是顿然觉悟。

修行人应不忘失正念

一个修行者,在精进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的同时,要不断亲近善知识,得到善知识的修学指导护助,将会使修学者在修道过程中少走弯路。亲近善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还比不上一个不失正念的修行人。

修行人若能做到时刻常怀正念,众烦恼魔障就不能侵入,因而佛陀劝诫弟子,应当摄心正念。

若是一个修行人失去正念,就会常被妄想烦恼所束缚,就会失去各种功德。有的修行人因为长期修行功力深厚,在遭遇五欲六尘烦恼诱惑时,他们能够时刻保持正念,不为五欲所转,各种魔障也不能加害。

常怀正念之人,就像一个身披铠甲阵前杀敌的英雄,虽然对方人多势众,他因为自身勇武,无所畏惧,这就叫“不忘念”。

念念在道、不生妄念

“不忘念”也称为“不失念”,即不忘失正念,也就是常怀正念的意思。凡是与修道不相符的念头都是邪念。修学中常说的正念主要有念佛时念念相继,除念佛之外不起杂念;修习禅定时,念念在道,心中清净无染的禅定境界;诵经时专注诵经,除诵经外不起别念的心境。

一个修行人,当于一切时中一心专注于持戒、诵经、坐禅、观想,除了修道之外不起别念。如印光法师在法语中说:“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修行人时刻要照顾自心,令心不失正念,但有的时候,即便是修行多年的人,也常常会有妄念生起。当妄念生起的时候,当下要让它熄灭,使心常住正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一个让家庭财富事业统统改变的方法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

求子女的方法

佛教它的终极关怀是了生脱死,圆成佛道;对世间的这些...

新参四问

一日,一名年轻的学僧前来参问大珠慧海禅师,学僧一见...

24小时念持地藏圣号的方法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你念我的名号念到夜分了。次至夜分...

禅者的心境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

看见心的本来

《六祖坛经》是禅宗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汉传佛教...

福报是来自于过去的布施,那就不用拼搏努力了吗

问: 我们的福报是来自于过去布施财物,那我们就不用...

佛教救度生命的三种模式

佛教自应世以来,对消除人类现世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

如何讲法问难不离空义

问: 如何讲法、问难不离空义? 惟贤长老答: 这个你...

永远快乐的保险你买了吗

现在,不少人为了安度晚年,都要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从双腿看到全身病

在中医看来,头痛不能光医头,腿疼也不能只看腿。因为...

维摩诘之美:十八条在家居士的榜样

维摩诘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萨,维摩诘,...

职场从「倒水」开始

大学毕业前,我觉得堂堂大学生,做一个公司的文秘,应...

认识缘起法而发起菩提心

大乘佛法的特色菩提心 我们如果通达了佛法,必定会发...

沙弥转龙身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今天在道场白...

万物皆可为师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

内心的善恶是苦乐的因

我们都有远离痛苦,追求快乐的本能。肚子饿了,要吃东...

李炳南老居士:契道之法

深信因果、多修阴德 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不信因果...

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