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入一无妄,彼六根一时清净

净界法师  2019/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入一无妄,彼六根一时清净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所以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随汝心中选择你所欢喜、契机的六根的法门,只要六根的结扣从你回光返照当中一一地解除,则“尘相自灭”。这个“尘相”指的是动、静、根三结,粗的烦恼。“诸妄销亡”,这个诸妄是指的觉、空、灭,较微细的烦恼。妄既然破除了,当然真性自然显现,所以“不真何待”?

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说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其实你断烦恼是要有方法,否则你一辈子断不了烦恼。我们讲一个公案来说明这个道理。

你看过去古人讲一个公案说,有一个老和尚带了两个徒弟在山上修行。这个老和尚生病,很严重,大师兄跟小师弟两个人经常要照顾老和尚,弄得自己都没有时间去修行。

后来大师兄跟小师弟就商量说,我们这样下去,两个人这辈子都完了,我们两个要有一个人出去用功;用功回来以后,再把他所参学的法门告诉另外一个人。一定要这样做,才有办法成功。这怎么办呢?两个人就抓阄,看哪一个人适合出去,哪一个人适合在里面照顾老和尚。

抓阄的结果,大师兄抓到阄,他适合出去。这个小师弟也很随喜赞叹:你好好地学习,师父交给我,你回来再告诉我怎么修行。那么这个大师兄就出去了,就跟着善知识参学了。

大师兄果然学成归来,就把他自己这几年所学的法门一一地告诉这个小师弟。小师弟听了非常欢喜。大师兄说,那你这几年都在干什么呢?他说,我就是照顾老和尚,然后就诵〈普门品〉,就这样子。这个时候大师兄说,那你可不可以诵〈普门品〉给我听听看?

这个小师弟双腿一盘、眼睛一闭,诵〈普门品〉的时候,身心放大光明。这个大师兄看了就叹为观止。

这个公案到底是在讲什么道理?

本经当中一再强调一个观念: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其实,所有的修行都可以把心带回家,但是你要深入。

从修行的角度,我们不太同意说,你今天念阿弥陀佛,也念地藏王菩萨,也念观世音菩萨,也持大悲咒,也持往生咒……我们不太赞成这样做,这个叫做结缘式的修行。你一定要怎么样?深入!刚开始你不能够广泛,从断烦恼的角度,你是要深入的。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你要“知其本因”。我们一定要在整个六根当中找到它的最初的一个根源,一定要把心带回家,才可以把这个结扣解开来。

《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用妄想造业 得虚妄果报

但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被妄想缠绕,挥之不去呢?就是我们...

六根与六尘

过去,佛陀与众多比丘住在庵罗林的精舍时,某日,许多...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绝对)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

念佛时不好的念头经常浮现,该如何去对治

问: 末学在念佛时经常妄想纷飞,而且淫欲心很重,不...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太虚大师:楞严经大意

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发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

能折伏情欲称为善,能灭除情欲称为圣

【原文】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

燃烧的六根之火

有一次佛陀带领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们走到象头山...

持诵《金刚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我对《金刚经》十分有信心,但一直没时间专门研究,现...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我们可以把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

有平常心就有幸福人生

平常心是道这种说法,最早是由马祖道一禅师提出来的,...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

海涛法师《孝顺经典选辑》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短短的一生总在得失之间

贫穷时渴望财富,孤寂时渴望爱情,年老时渴望青春年少...

成败自清醒,是非一笑过

人生犹如一首歌,音调高低起伏,旋律抑扬顿挫;人生仿...

常吃木耳的六大好处

黑木耳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很多食疗功效,...

观世音菩萨祝圣仪轨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大众最熟知的菩萨之一,我国几乎...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

觉悟,是对不悟者来说。 众生不觉悟,当然痛苦;觉悟后...

希望幻灭

人生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将来是美丽的,可是失望却...

乾隆皇帝遇观音的故事

当年乾隆皇帝私下江南时,有一天来到南海普陀山,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