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看开生死,没你想得那么难

2019/03/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看开生死,没你想得那么难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眼朦胧又是谁?(清·顺治)

这首偈语,出自清朝顺治皇帝的〈赞僧诗〉。他说得很对,我们哪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是谁?

人的身体由四大五蕴因缘和合而成,一旦离散,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在五趣六道里流转,隔个趣道就迷失了自己,胚胎里知道什么?等父母生下我以后,我又是谁呢?我们都是生而欢喜死而悲伤的人,但是什么是真正的悲?什么是真正的喜?

有一位禅师到施主家托钵,恰巧这家主人生了儿子,恭喜道贺声盈耳不绝,一片喜气洋洋。禅师却在门口放声大哭,主人很奇怪地问:我家刚刚添了儿孙,大家都替我欢喜高兴,禅师为什么反而哀哭呢?禅师回答说:我不是哭别的,是哭你家又多一个死人。

生从死来,不生就可以不死,有生才有死。杜甫曾做诗,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的人对于生死长短除感慨系之外,也有人因此打趣说:我年七十不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间过去了,算来算去只有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又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现代人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但在无限的宇宙时空里,一百二十岁也是一刹即过,更何况一般人并非个个有百岁高寿,很多人黑夜里合眼朦胧时,一口气上不来,就一命呜呼了!

生之喜,死之悲,是人之常情,但是一个有智能的人,不会任宝贵人生倏忽蹉跎,不会任自己醉生梦死。因此,我们对迷悟要警惕,对生死要豁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为何会苦?如何得乐

不管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人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

等待我们明天的是什么

我曾经在南山寺,见到过一个坐轮椅的人,他是因为车祸...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问: 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

【推荐】看人优点是「聚灵」,看人缺点是「收赃」

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

不为明日而忧

刚才来了位信徒。 她带着小孩,有点忧心的样子。一见...

【推荐】以逆境苦难为师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

体会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凡夫之心总是不断生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也不会去注...

证悟无我时,痛苦才会消失

佛经上有一个绳子和蛇的比喻:某人在黑暗中走进一间房...

在家居士要尽家庭、社会责任

经常看到有些学佛人,学佛后什么都不管了,家庭不管,...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

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

沉得住气,这才是智者

五代时,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任职,两人交情甚厚。有...

大悲咒修法简规

一、祈请 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上香后三拜) 二、忏悔 往...

真的爱自己,就千万不要造恶业

不管你是否承认因果,它的存在都真实不虚,大家万万不...

米从哪里来

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点...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强调计数念佛

问: 东林寺作为净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别强调计数念佛...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

救释迦族人的摩诃男

佛陀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受到舍卫国琉璃王的侵灭...

切莫想要升官发财

汝之穷妄想,打得很光明宏大。而不知其皆是向下走,不...

为什么有些学佛人越学越不顺

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学佛,有的人越学越不顺心,有...

为人四要与行为四戒

《佛光菜根谭》说:戒是安乐的根本,无戒则纷乱必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