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体会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证严法师  2013/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体会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凡夫之心总是不断生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也不会去注意。一般人对生死大事平时也无警觉,只有学佛的人才会用心去了解生死。

佛陀在世时,他的周围有很多大智慧者,如文殊菩萨将佛陀的教法弘扬至偏远地区,以其智慧发挥佛陀的精神,说明佛法的微妙,平常的人应该都能接受而开启智慧。不过,却还是有人问:“明明知道生死是虚妄的,为什么人们还是在生死中流转?”这表示问话的人虽能接受文殊菩萨的教法,却仍无法体会生死的究竟之道。

现世间就像一个大染缸,在险恶的社会中,常人都迷茫于生死,很多人看到我都会说:“师父,请您为我加持,让我开智慧。”其实,凡事都要靠自己下功夫。文殊菩萨所说的生死大法,周围的人无法完全体悟,这是因为修行的工夫还不够,所以需要不断自我努力,并没有什么人可以给你智慧,也不是谁就能为你加持。

学佛,分分秒秒都要身心一致,不让心念散乱。譬如坐下来时,身体静止了,但是心静定了吗?若只是一味在文字上寻找生死的妙法,难免徒劳无功。有一位学僧请教禅师生死之法,这位学僧说:“明明知道生是无生法,我怎么还是在生死迷茫中流转?”禅师回应他说:“你知道笋子长大了是竹子,而笋子是竹子生出来的;笋子长成竹子,又可拿去做竹筏。你用心想一想。”禅师的开示只是到此为止。

大家也来想一想,笋子是竹子生的,笋子长大了是竹子,而竹子拿去做竹筏,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段话其实是告诉我们: 知道生死倒不如体会生死;可以体会生死,不如契合生死;要契合生死,不如利用生死!

只是知道生死,一旦面临生死边缘,往往就慌乱无措、烦恼不已,这是因为面对问题的人是“自己”。如果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大可理性的说“生是死的起点,死就是生的开头”,一副看得很淡的样子,这是对他人生死的体会。体会之后最好能进一步去契合,比如较亲近的人往生,你会有惶恐、烦恼、悲哀的感受,这表示你还不能完全契合生死的道理。

所以,不论生死的课题是发生在什么人身上,我们都要学会“一切放下”,再进一层做到“利用生死”。我常说“身是载道器”,将来到底何去何从,不是坐在那里说“知道”,生死就可以自己做主。最要紧的,是利用此有生有死的身体赶快去造作,训练心不随境转,造作未来的净业,消除一切烦恼业障。

“知生死,不如体会生死;体会生死,不如契合生死;契合生死,不如利用生死。”总之,我们要“利用生死”,难得来人生一趟,不要浪费时间,要好好利用人生,这才是真正体会、契合生死之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悭贪吝啬转世为盲儿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

现生可以了生死者,唯有净土一门

原文: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修之及极,皆可以了生脱死。...

仗佛慈力,于此了生死大事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善导大师的重要著作《答往生念佛文》开示了念佛人如何...

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古时有位修行人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称。两位比丘慕名前...

识心不断,六道轮回就不断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缘六境,然后识...

什么是无始劫生死的根本

生死轮回是有根本的,佛教讲:每一件事情会在我们生命...

证严法师:为法忘躯

过去不知有多少宗教家,为了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而舍弃...

心调好了,对生活待人影响深远

我常强调「调心」,因为心调好了,自然语言行为就会表...

证严法师:骄慢是必除的杂草

昨天,有一群作家来访,他们说∶现在的社会中,要找甘...

证严法师《四十二章经》

现代生活已迈入高科技,而讲究科技的结果,往往容易使...

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

1.认清身份厘定目标 在座的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对信...

「往生西方,是否需—心不乱」的争论

近来在净土同仁间, 酝酿着一场往生西方, 是否需心不乱...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

【推荐】美好的饮食跑到嘴巴里为何变猛火

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这美好滋味的时候,那甜美的滋味其...

供水的表义与方法

我们对诸佛所作的供养,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水、花、燃...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切忌比砒霜还毒的13种素食食物

许多食物正常时是美味营养的好食品,但一旦不新鲜、发...

养好精气神要做到「三寡」

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

朝灵岩,思法语,沐祖恩

已是第二次来灵岩山寺,对这里的一切还记忆犹新。上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