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七天报恩的故事

宏海法师  2019/05/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七天报恩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

欢迎大家来道场白华庵听法,结这个殊胜的法缘。今天给大家讲一则“七天报恩”的故事。

其实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我们一辈子的遭遇经历,甚至人与人之间遇到的各种各样形态的这种因缘,都致使要么欣然投入进去,可是这个因缘一转,有时候又万般地无奈,或者正在兴冲冲地进行之中,结果一个阶段性的就会戛然而止。所以这些因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姿多彩地呈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换呢?就是因为世事是无常的。

今天讲的这则公案是释迦牟尼佛过去一世修行中,和他成佛以后无量劫的从因到果的一个相续。宿世做菩萨,在修行的时候,释迦牟尼佛修这个慈悲,他做为一个菩萨在山里边打坐,就一心一意想了生脱死,想突破这种轮回的牢狱。

那么他正在打坐的时候,突然间身上有一个虱子,这个虱子就是在他衣服上建立自己的别墅一样的,在它的世界里。就非常地痒,他感觉到,那么他就伸手把它从背上捉出来。

捉出来以后,因为他慈悲,不忍心说置它于死地,甚至都替它设想地说,随便一扔,它可能就再没命了。所以他找到一个枯骨,就是野兽死了以后,尸体烂了,一个朽在那里的骨头。他把这个虱子就放在这个骨头上,这个骨头正好是在虱子世界里面的美味。

大家不要搞错了,不是那个老虎狮子的狮子,是我们身上痒的时候咬人的那个虱子。所以它在里面就尽情地饱食了七天。在饱餐了七天以后,它这一世的因缘也了了,就命终了,然后又投胎转世,生生世世又投入到无尽的轮回中。

一直到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成佛,有了这么多的常随弟子,十大弟子,阿难多闻第一,成就了这一世。有一次,世尊就带着他的弟子们乞食,但是那个在雪山附近下的雪很厚,大家都躲在房间里面,只有走着走着有这么一户大户人家,一个老爷子就守在门口,好像貌似在等世尊的到来,然后见到世尊和他的弟子们这么多人,说我愿意尽心尽力地供养您和您的僧团七天。

然后世尊就跟他弟子们就住在这个大长者家里边,好吃好喝,尽心尽力,非常的圆满。但是到了七天以后,世尊就跟阿难说,说我们今天应该收拾一下,要离开这里了,虽然每顿都有丰富的饮食,但是今天我们要持钵,要走了。

阿难就百思不得其解,他就觉得说,佛陀这个好日子不过,非得横起事端。说我们吃得好好的,人家这么尽心尽力,为什么我们要回这个精舍去呢?佛看见阿难这个心结打不开,就说:“那这样吧,我们七天到了,今天我们先走,如果你还想接受他的供养,那么你去他的宅子去跟他沟通。”

结果依然在下雪这样一个冷的状态中,阿难又去到这家宅子门口托钵,结果不但没有见到这个大长者,连守门的小厮都站在那儿纹丝不动,一点表情都没有,就跟没有看见阿难一样。

阿难回来后闷闷不乐,那么佛陀才把这个前因后果告诉了他,说我们跟人家只有七天的因缘,这个七天因缘一到,过去的这个缘就了了,这个恩就报了,我们再去想续的时候,已经就属于攀缘心了。那阿难一听就明了了。这就是今天给大家供养的这个七天报恩的故事。

这个公案落实到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不仅仅是佛跟弟子是这样的缘法,每个人与每个人,每个人甚至跟你所遇到的动物、所到的地方依然如此。所以大家能够明白这个缘分的道理,就知道一切皆是因缘,缘聚缘散,缘来缘去,没什么好说的,也没什么要抱怨和怪罪的。

所以古德常有一句叫做“知理不怪人,怪人不知理”。都是觉得说,你觉得自己本来应该这样的生命走向,这样的因缘出现,结果它一转弯,弄得自己不合心、不如意了,那心里不舒服就开始抱怨,就开始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实际上还是自己的心所显现的一场梦幻泡影。

如果大家读过《楞严经》,里面也讲过,是这个因缘是必然如此的。来的人,我们常说狭路相逢,要么是报恩,要么是讨债。你这辈子他欠你的,他来报恩,对你好,侍奉你,成就你,护持你,帮你。那么他来让你有损失,让你生不快,那你过去欠了他的。而且因缘也是,欠的一旦偿还以后,即刻就了。

这个了的有时候非常地突变,马上这个发心就变,态度就变,甚至表情就变。所以心细的人学修佛法,有一点点智慧见解的人,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人世间,确实如此。你能够全盘了然于怀,来看它的这个,就是这样静静地看待它的发生,这就是智慧。

所以我们常说到说,一切皆是前因后果,一切就是俗话说的“万般皆是命,几乎不由人”。除非你是大修行者。所以还是自作自受而已了。

当然,这是我自己加一段跟大家分享的法义,如果你是一个大修行人,你是一个大法器,有可能这辈子成就,那菩萨就运用格外的手段了。那他可能就是当你这个生起来贪心的时候,他就让你百般的万般的事情皆不成就;当你生起来退却躲避,想静静地,不想去承担的时候,他就让你一件一件地、多姿多彩地在这个里面不断地经历,直至放下为止。所以这是菩萨六度四摄度化众生,那就另当别论了。

希望今天的这一个公案给我们启迪,让我们在这个繁杂的、烦恼的、无奈的城市中,能够生起这样光明的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烦恼了,就要想想是谁给的我烦恼,实际是自...

仗佛慈力,于此了生死大事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

这只野狐到底聪明在哪里

原文: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

百岁本老与一位幼童的传奇因缘

本焕长老圆寂前见到的最后一位居士是谁?他就是跟随本...

身体少病的十个原因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

信愿的力量要敌过贪恋尘劳的爱力

只要将猛,不怕贼强。若果希求心切,系念心专,则贪恋...

与其求好风水,不如积德行善

为祖先选块风水宝地安眠,真的就能庇佑子孙吗? 曾经有...

找回那个没有结婚前的你

一位妇人在河边寻死,被路过的船夫搭救了,询问原因,...

顿悟后就能成佛吗

有一个刚剃度不久的小沙弥,问老禅师:一个禅者顿悟之...

糜子仲为善得福

三国时代,东海朐县有一位名叫糜子仲的人,他的祖先世...

财禄乃前世布施而来,非强力之所能求

人世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

【推荐】哪怕有功德,也不要去争功

人有功德要藏起来,而且要把功德给别人,千万不要去争...

旷达境界

豁达的人心大、心宽 对一个污垢太多的心灵送上一轮明...

圣严法师: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

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每...

往生的真信愿和福德资粮

具足信愿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非常清楚:「得...

锡杖的表法含义

诸位吉祥。我们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的法器,叫做...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一、净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请教印光大师:历代祖...

星云大师《身心安住的家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人生哲学讲座的第二...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

惟觉老和尚:修善培福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我们从佛陀的名号华光如来,没办法去判定是净土、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