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五盖四障与八寻思

仁清法师  2019/07/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五盖四障与八寻思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三十七于他有苦不为拔

《集颂》:“疾病、根残、体缺肢,远行、疲困身苦四。五盖四障八寻思,不赖他胜心三苦。嫌恨、恚恼不济扶,是犯非犯同前论。”

前条重点在病,此条重点在苦,当然病本身就是苦。

“根残”和“体缺肢”都是残废,“根残”多指“耳聋、眼瞎”;“体缺肢”指手、脚等的肢体残缺。

“五盖四障”是指:欲贪、嗔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五种“盖”和“所知障、烦恼障、业障、报障”四种“障”,其中“昏沉睡眠、掉举恶作”属于“愚痴”类。它们不仅是世间烦恼、苦的源泉,也是修行出世间的障碍。

“八寻思”就是八种妄想、妄念。

一是“欲”,就是贪欲。

二是“恚”是心里不高兴、嗔恚。对人、对事情心里愤恨、记仇。

三是“害”,想对冤家进行加害

四是“亲属”,就是亲里觉,对自己的亲属,想帮、想救。这里不是指菩提心的作用,而是一种亲情的缠敷。

五是“国土”,就是想家乡。怀念故土。

六是“不死”,就是想不死,求长生,这里指违背因果的、了脱前的不现实的不生不死。

七是“他轻鄙”,老是感到别人不尊重他。

八是“资财族姓觉”,就是总想自己资财丰盈、族姓强盛。

“不赖他胜”就是嫉妒,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仁清法师文章列表

菩萨的十重戒

菩萨十重戒,泛指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菩萨戒四条浅说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

碰到摔倒在地的老人要不要扶

问: 受过菩萨戒的居士,在路上碰到摔倒在地的老人,...

菩萨戒的四种广大殊胜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菩萨的律仪戒跟声闻戒也有所不同,我们说明一下。这个...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来求法不施予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或作变...

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后可以染发吗

问: 请问法师,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可以将白发染成黑发...

八正道

「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

九缘皆具,方成不可悔之大妄语

《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

佛门里的四尊大财神

十方财神中的财神之王多宝如来 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上和...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

教育孩子切勿伤害微毫物命

又是一季天蓝草绿时,孩子顽皮的天性又将导致数不清的...

六种会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第一是沉迷...

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

宣化上人:四摄法

浅言之,善知识就是有智慧的人,恶知识就是愚痴的人。...

大安法师:做不到的就全交给阿弥陀佛

我们因无明的烦恼没有断,俱生我执坚固,会有什么清净...

一天是一生时光的缩影

一辈子到底是多长?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还是一百...

「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问: 请问法师,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关...

以平和心态过好每一天

人,大都在欢欢喜喜、哭哭闹闹中度过自己平凡的一生。...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满着智慧与善巧方便,最终目的都是...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