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八正道

2012/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最终的目标,即是透过佛法的修学体证,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苦」,获得涅槃寂灭的「乐」,这是人生最究竟圆满的境界。因此,佛陀成道之初,即为众生开示八种转凡成圣,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

八正道分别为: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等,这是八条通往涅槃的捷径。所谓「正」者,以此八法尽离邪非故;所谓「道」者,因其能通达不生不灭、寂灭最乐之境故。循此八正道,可使众生苦集烦恼永断,证得涅槃的圣贤境界,因此又称「八圣道」。八正道又如船筏,可使众生从「迷界」的此岸渡到「悟界」的彼岸,因此又称为「八道船」、「八筏」。

八正道为佛陀成道后初转法-轮时所说,其后陆续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等,共为三十七道品。其中以八正道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因此一般以八正道为四圣谛中「道谛」的内容,是为「灭谛」之「因」。实际上八正道与三十七道品也只是详略之分,意义并没有差别。

八正道中,「正见」居首,「正见」即离诸颠倒邪见的正观,是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因果的智慧,是透过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教教理来观察宇宙万象而获得的正确见解。学佛应该正见因缘果报、正见善恶业力、正见无常苦空、正见佛道永恒。有了正见的智慧,对于是非、善恶、真伪才能做正确的思惟判断,发诸于身口意才有正确的行为,而不至造下三涂之因,自然免受五趣轮回之苦。《杂阿含经》卷二十八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正见的重要,由此可见。

八正道可大分为八,实为一体,其中任何一项的实践,必然使其余七项伴随同时圆满成就,正如《大毗婆沙论》说:「由正见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语;由正语故,复得正业;由正业故,复得正命;由正命故,发起正勤;由正勤故,便得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每一法门都不能背离八正道,由此可见八正道的重要性。

戒、定、慧三学是佛教的实践纲领,八正道归纳起来亦不出戒、定、慧三无漏学:正见、正思惟属于慧学;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学;正念、正定属于定学;正精进通于戒、定、慧三学。

八正道以「正见」为首,说明学佛应当以智慧为前导,才不致迷失方向,这是以修行的次第而言;若以修行的目标来说,「正定」才能离惑证真。要修得「正定」,则须借助「正见」至「正念」等前七支为缘,也就是说,有了正知正见,发乎于身的行为,才能远离杀、盗、邪淫,合于「正业」、「正命」、「正精进」;发乎于口的语言,必然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的「正语」;发乎于意的正确思想,才能远离贪、瞋、愚痴的无明妄念,而起无瞋恚、无害想的「正思惟」,及忆念正道的「正念」;如此身口意三业清净,自能入于无漏清净的「正定」而获得解脱自在,所以说八正道是正觉解脱的正道。

八正道也是最平实而生活化的实践法门,日常生活中对因果义理有肯定的认识,就是正见;平日所思所想,念念与佛法真理相契合,就是正思惟;与人交谈说话都是慈颜爱语,令人生起信心、欢喜,就是正语;平时所行所作,都合于道德礼法,不会为了一己之私欲而侵犯、伤害别人,这就是正业、正命;进而主动济弱扶倾、乐善好施、行善止恶,这就是正精进、正念;遇到困难挫折,能够沉著、冷静,运用智慧去判断、解决事情,这就是正定。八正道包含了信仰与道德的要目,不仅是出世解脱道的实践法门,也是人间生活中人人皆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初学者如何辨别邪师

问: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作为佛法初学者当...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影视剧中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

佛是日中一食,过午可以供佛吗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佛是日中一食,所以过午不能供佛。但...

大安法师:不要怕自己根机愚钝浅陋

省庵大师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对这些正面来劝勉,不要怕...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

积极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话的国...

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

问: 师父晚上好,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了脱生死,家...

可以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

《优婆塞戒经》云: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

出家的条件与受戒的程序

一个人要加入僧团,成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仅要符合...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

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

优昙花 梵文优昙波罗(Ud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

内心有感,外在有应

问:师父您好!我有一个疑问,佛菩萨为什么不在众生面...

聪明人反被聪明误

证严上人于晨语开示,有些聪明人反被聪明误,别人见他...

福报是来自于过去的布施,那就不用拼搏努力了吗

问: 我们的福报是来自于过去布施财物,那我们就不用...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

佛说幻士仁贤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鸟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

宣化上人:出家是最彻底的布施

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拥有最富丽堂皇的陈设,美轮美奂的...

恐惧生死苦,更应济物命

母亲不论用怎样的料理方法,辛苦烹煮的肉、鱼虾、蛋等...

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

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禅法一脉传至达摩祖师...

有了这个观念,就能消解愤怒的情绪

相信因果,就会有对一种生命的际遇那种逆来顺受。以前...

不要随便发愿,你的愿力就是引导力

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四个道次第,这个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