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宏海法师  2018/1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来了,我后面呢就是这个佛顶山的山门牌楼。从这儿进去呢,就入三摩地,入清凉境了。佛顶山呢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虽然这里的海岛上面,还有其他的山比这儿高,但是呢只有这个佛顶山,一直是云缠雾罩,仙气十足的。所以,大家看我后面的一副对联,叫做:补怛洛伽徧山清净,云雾独秀佛顶峰;这边是:莲花海洋全面碧波,光明洞彻琉璃界。确确实实是一个风水宝地。

所以当时我们这里,佛顶山的开山祖师呢,就是看中这块风水宝地了,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来这儿建寺安僧的。这个祖师呢很有特色,又叫做沙弥祖师。那什么是沙弥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沙弥就是已经剃度,现了这个(出家 )相了,但是呢,还没有受僧人的戒,这个中间呢就做沙弥。严格地讲呢,沙弥还在这个初级阶段,所以他只能呆在庙里好好地学习,不能够出去云游参学的。

天下的寺院里边呢,沙弥他没有这个受戒的戒牒,其实也是不能挂单的。但是为什么佛顶山,我们这里可以接受沙弥来挂单呢?因为这里的开山祖师慧锷法师,就是一位沙弥。所以就有这个殊胜的典故。我当时在这儿出家呀,告诉诸位,在当沙弥的时候,每天就在扫这条道路,这条道路也有几里长。这个进进出出,落的叶子呀每天要扫好几遍。那会儿还扫得很烦恼,太累了。现在想想嘛,能够培一点点福,一直把这身衣服穿到死,当着和尚,还真是那会儿培的福报。所以也很庆幸,也很感恩。

那么说到沙弥了,跟大家说一下,在佛门里面呢,常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叫“四不可轻”,轻视的轻,轻慢的轻。小小的国王,也就是太子不可轻,为什么呢?因为他将来要登基,做皇帝;小蛇不可轻,为什么呢?因为它将来能长成大蛇,毒性十足;小小的星星之火不可以轻,为什么?它将来可以燎原;最重要的就是沙弥不可轻,因为他将来要当祖师,成为一代高僧。

所以我们常告诉大家,要恭敬僧宝,恭敬僧宝。每一位高僧大德呢,都是从刚刚剃度,开始学习,开始修行,沙弥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因为我们有时候呢,这个分别心太重,来到名山道场,还喜欢挑肥拣瘦。就觉得见到这个僧人好像不如法,那个僧人看上去不修行,这个满脸俗气呀,或者说,看看他发个微信,打打手机,就觉得不修行了。千万千万不要被外相给迷惑了。

就算是在僧人里边,也有修行的,也有不修行的,才组成一个僧团。修行的正在修行,不修行的他将来也会修行。他能有福报出家,就值得我们尊敬。所以有时候呢,我们的这个目光是短浅的。以前的祖师就打过个比喻,说我们由于看见乱石一堆,就觉得这些石头都不值钱,全把他们随手扔掉。殊不知呢,翡翠也罢,和田玉也罢,南红也罢,都是出自于乱石一堆。

所以,真正的高僧大德,就隐藏在这个形形色色的僧人组成的大僧团中。所以我们恭敬僧人呢,一定要平等地去恭敬,现前地去恭敬。当我们的心没有分别的时候,那么你真正的敬僧功德就圆满了。你自己的心,本来也是大德高僧的心态。所以,就这点而言,希望我们每一位来朝山的人呢,能从心地上,生起这个正确的认识。心里常住这个对于僧宝的正知正见。

好,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

出家人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问: 法师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大安法师答: 一个...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开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

心出离是主要,身出家是其次

所谓舍掉世间,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身离开红尘、离开愦...

短期出家须慎重

有人问我说短期出家,你有什么看法?佛教本来没有一个...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1、不嗔。如果想要长得...

生命的则真理

我们的生命有三则真理传统称之为三法印:无常,苦,无...

不是你去找钱,而是钱来找你

记得南师(南怀瑾)说过一句话,当你有福报时,不是你...

世间上有五件事无法避免与脱离

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入舍卫城托钵,途中看到一名梵志...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问: 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

不穿袈裟的和尚--梁漱溟

梁漱溟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算是比较活跃且具有一定影响...

圣严法师《佛教的修行方法》

修行的意义 今天的讲题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

悭贪是众苦之根本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

素食进补不妨一试

在我国,人们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所谓:冬天进补,上山...

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希望渺茫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

别人与你谈论是非,该如何对待

某某师到客堂来,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且往往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