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内心有感,外在有应

学诚法师  2017/05/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师父您好!我有一个疑问,佛菩萨为什么不在众生面前显示神通,让肉眼凡胎的人类亲眼看到佛菩萨的真实存在?这样人们容易相信因果不虚,善恶有报,就不敢作恶了。

学诚法师:因神通而起的信心,来得快去得也快。再者,以神通度化众生过患极多,因为除了佛菩萨,一些鬼神也具有神通,一味相应神通,很容易入邪途。佛法归根究底还是净烦恼、增智慧、发慈悲,神通只是修行的副产品。

问:至诚顶礼法师!请问,当长辈提出一些在年轻一辈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时,会产生特别不耐烦的心理,这是不是也算一种嗔业?该如何对治呢?感恩法师!

学诚法师:你要知道自己小时候对父母、长辈提过多少问题,重复过多少遍。

问:请问师父,诸佛菩萨为救度众生发下的弘愿,当何解?也算欲吗?

学诚法师:菩萨为救度众生所发的大愿是善法欲。《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有二种爱:一者善爱;二者不善爱。不善爱者,惟愚求之;善法爱者,诸菩萨求。”《华严经》中说:“广大智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又说:“断善法欲,是菩萨魔事。”

问:师父,怎么克制自己的欲望?如果刻意压制有一天会爆发,更可怕,我试过。所以有更好的方法吗?感恩师父!

学诚法师:不是克制,是净化。通过闻思佛法认识烦恼根源,以正知正念正思维来转心,消融烦恼。

问:师父,常听人说,算命看相之人相当于介入他人因果,会遭报应,但又有观音菩萨循声救苦一说,请问这两者的区别在哪儿?另外,既然观音菩萨遍一切处,那为什么又要至诚才能感通?“至诚”时感通来的是观音菩萨,还是我们自己本具的德能相好?

学诚法师:1. 对因果的理解有误。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流动的,种下一颗种子,可能结果,可能不结果,结的果可能很大,可能很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那种“介入他人因果”的理解,是把因果当成一个定局去理解,是宿命论,不是佛法的因果论。佛菩萨对众生的加持利益,就是启发众生的善因感果。

2.祈求三宝如同叩钟,大叩大应,小叩小应,不叩无应,钟是无分别的,看叩钟的人用多大力。所谓“感应”,内心有感,外在有应,正是因缘和合。

问:师父,请问如何培养自己的利他心?谢谢!

学诚法师:深信因果、知恩报恩、自他不二。

问:请问法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学诚法师:善恶有不同的层次。通常来说,对现在(今生)和未来(来生)都有益,能感召好的果报的行为称为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有违损,能感召恶报的行为称为恶。佛陀指出最粗重的十大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反过来就是善业。

问:顶礼法师!我小时候不吃肉、蛋、奶,近半年五荤也不吃。可最近生病了,乏力体虚,提不起精神来。家人劝着要吃点肉,我也开始纠结要不要吃点肉补身体。希望法师帮忙开导。

学诚法师:吃肉的人也会生病。你可以去看看中医,也可以多了解一些素食营养的知识。

问:法师,我现在对因果起了质疑。单位里的小人、坏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孩子学业有成,身体强健,每天乐呵呵。而好人却身体糟糕,家庭不睦,郁郁寡欢。我不再相信因果了。

学诚法师:你所理解的,很可能是“假”的因果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哪一个因,对哪一个果;感果有什么特点、条件……如果这些都不清楚,何谈“相信因果”呢?

问:师父,家庭比较压抑,父母有时说话特别伤人,我又特别敏感,所以从小和父母关系疏远。有时他们会说我对外人太好,而我对所有人都是很真诚的。在单位对同事真诚,却感觉很受伤,也没想着让付出的真诚得到回报,就觉得其他人相处怎么都那么假,感觉自己总是不会多个心眼处理人际关系。

学诚法师:也许是自己对外界的看法有所偏差,存有过高的期待,或者过多的猜测。敏感的人容易注意细节,转化成负面的信息来认知,长此以往心事重重,觉得身边都充满了恶意或隔阂,其实不一定如此。多亲近善友,学习佛法,让内心更自信、更阳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怎样改善不如意的婚姻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

问: 请师父您给我们讲一下殊胜的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问: 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

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

问: 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

达真堪布:出离心发不出来怎么办

问: 想发出离心却发不出来,怎么办呢? 达真堪布答:...

对待恶念该如何是好

问: 人都会有念头,当心中生起不好的念头,虽然不至...

一边念佛还杀蚊子,可以往生吗

问: 一边念佛,还有杀蚊子,还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

提前火化会障碍往生吗

问: 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

身有生死,法性不灭

3月12日,日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0级大地震,地震、海...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

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听到佛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居士叫做因儒童居士,这个...

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问: 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索达吉堪布答:...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

小人心行 现生折福折寿

儒家对这个就是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动、...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

李炳南居士对邪淫的问答

问: 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诉我,戒邪淫常做...

【推荐】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

持诵《金刚经》,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我对《金刚经》十分有信心,但一直没时间专门研究,现...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有许多聪明好学的人,有作为、有成就者,古今中外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