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净界法师  2020/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菩萨的律仪戒跟声闻戒也有所不同,我们说明一下。这个律仪戒,你菩萨犯到,严重的话是会失戒体的。所以你刚开始修行菩萨道,最好把菩萨的律仪戒弄清楚,否则你菩萨戒的戒体失掉都不知道。

菩萨戒的律仪戒有两种:第一个是共声闻学的,叫根本戒,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成就身口意的清净解脱。这一部分我们就不谈,这是共声闻学的。

但是菩萨律仪戒有不共声闻的,叫增上戒,《梵网经》有六条,《瑜伽菩萨戒》有四条。这两个合起来,扣掉重复的,事实上只有六条。一个初心菩萨,在律仪戒有六条的增上戒要注意。

我们先把它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第一个,跟贪——贪爱烦恼有关的,“悭惜财法戒”。它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有能力的菩萨,你遇到要付出的因缘,你对于财物跟佛法的悭贪,这样子是犯了菩萨的波罗夷罪。

我刚开始学菩萨戒的时候很奇怪,菩萨贪著名利结轻罪,悭惜财法判重罪!可能很多人会质疑:贪求名利这明明是贪;我只是悭惜财法,我不想付出而已,就判重罪?不过这个地方,诸位!你慢慢地深入去想,就知道佛陀是大智慧的境界。

现在很多历史学家对历史的判定有新的看法,不管是人类的历史或者是佛教史来看,佛法会衰败,人类会再来浩劫,我们总是觉得,欸,这个是小人当道,恶人太多了。恶人邪恶的行为带来众生造成痛苦、佛法的衰败。

其实这样讲只对一半。现在的历史学家发现,众生的灾难,恶人的邪恶行为负一半责任,另外一半责任,好人要负一半责任。

为什么呢?好人逃避责任,漠不关心。恶人为什么会当道?好人、有能力的人,他本来应该采取行动却不采取行动,他爱惜他的名节,爱惜他的财物,或者他的整个法等等,悭吝。

所以我们不能够把整个过去的痛苦历史全部归咎到恶人,恶人的福报也不是很大。就是好人、有能力的人他只要讲几句话,他出来承当一下,我们讲“有为诸法仗缘而生”,一个因缘的变化,整个生命、历史都会变化。

好人的漠不关心跟恶人的邪恶行为一样的可恶,事实上是这样子。因为你有能力,该承当的时候你却逃避,结果,因为你的逃避,恶人当道。然后我们把所有的过错,欸,因为恶人当道!那你为什么不作努力呢?所以,悭惜财法戒看似轻微,但是你深入去看,影响正法久住。

如果诸位研究菩萨戒透彻,你就知道这个悭惜财法戒的重要。你说一个菩萨贪著名利,这个不好,但是不至于影响正法久住,这是他个人的过失。

一个有能力的菩萨该承当的时候不承当,使令小人当道,我看两个人各负一半责任。僧团的毁灭、正法的消失,好人、坏人各负一半责任。所以,这个悭惜财法戒诸位要好好地去看,这个戒是很重要,那当然跟贪有关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破戒跟着魔的差别

假设我们用攀缘、迷惑的心,来面对五阴魔境,这个过失...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

财富从布施福业得来

说到财富,简单地说,一切都从布施福德而来,从布施业...

施污垢布 得最胜福

当时舍卫国有一个长者,妻子生一女儿,美秀无双。她刚...

人生在世,留一点帮助别人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

不求回报地去付出

蜜蜂不贪恋花而从中善巧地取出花蜜,既没有伤害花,也...

不受戒,犯了错是否就不严重

有些人听说受戒后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还要大,...

【推荐】要像防贼一样护持自己的心念

弘一大师从不说别人的是非长短。每当别人做错了事,或...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少欲知足 宋宏觉禅师戒徒众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

蔡礼旭老师: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

我们俗话讲「福田靠心耕」。当一个孩子从小培植的就是...

因果报应的三种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我们看癸二的 明随缘不变之体。 这个体当然是最重要的...

如何消灾免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自然界有很多灾害,人为的...

临终接引时,阿弥陀佛现的是什么相

问: 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

有没有办法改变下半辈子的命运

问: 我总感觉自己这半辈子太苦了。请问,有没有办法...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传喜法师:吃它一块肉,欠它万万千

我们前天晚上在台北桃源屠宰场,本来排的计划是星期天...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圆寂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二是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的圆寂日。 莲池大师...

退让的智慧

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当了...

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

念诵时一定要专注 平时念诵时,不论是念修金刚萨埵,还...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

海涛法师《念佛渡彼岸》

1.经、论里强调念佛是非常重要的法门,其功德非常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