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了然不生——了了分明,当下就是无生

净界法师  2020/0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了然不生——了了分明,当下就是无生

子二、别明破阴 分五: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丑二、圆破受阴超见浊;丑三、圆破想阴超烦恼浊;丑四、圆破行阴超众生浊;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我们看下一段。子二,别明破阴。

这个地方各别地说明破除五阴的相貌,有五段:一,圆破色阴超劫浊;二,圆破受阴超见浊;三,圆破想阴超烦恼浊;四,圆破行阴超众生浊;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

这是第一段。

这个色阴前面说过了,就是我们的这个质碍,有质碍的部分就是色阴。破色阴超越劫浊,看经文。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这个“所入”,就是当我们的耳根面对声尘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执取,对声尘的执取就是“所入”,就是我们所对治的烦恼。慢慢地那种念念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功夫生起的时候,就把耳根攀缘声尘的这个执取慢慢地“既寂”。这个“寂”就是慢慢让它寂灭下来,把它消灭掉,叫寂。所入既寂。

那么这个时候有什么功德呢?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个时候他所破坏的这两种结,一个动结,一个静结,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刚开始,第一个结,最粗的,就是动。有声音的叫动,没有声音的叫静。我们一开始会去攀缘动态的声音,慢慢地你开始回光返照,注意那个闻的功能,能闻是谁?安住在这个闻就好。

这个时候,动态的声音对你已经不能产生干扰了,我们可以说你脱离了动结。但是,动结一脱离以后,静结马上现前,因为这六个结是一个消失,另外一个马上现前。这个时候静结现前,就是那个没有声音的相状现前。

当然,这个“动静二相”是同时存在。其实你看,我们现在可以听到两种声音,一个是有声音,一个是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也是一种声音,只是平常我们感觉不出来,但是这个有声音的相状被你脱离了以后,那个无声的相状就现前,我们还是对它产生执着。

这个时候再脱离,这个“入”的功夫再回光返照,把那个对“没有声音的声尘”的执着也消灭掉。

是怎么消灭的呢?

这下面四个字很重要:“了然不生”。你一方面清清楚楚地了解它的存在,一方面观察它是缘起性空、本自无生。我想我们修大乘法,我前面说过很多次了,大乘佛法的空观是即空即假即中,是从假入空,是在一种不破坏假相的角度修空观,这叫了然。

了然就是说,你不一定要把这个声音拿掉,你就在有声音的当下就能够观察,它是因缘生,缘起无自性的。它生它的,你那个明了的心本自无生,所以了然不生——了了分明,但是当下就是无生。

这个地方就说明,他当时的一种观照的智慧是这样子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推荐】六个方法可以忏除过去和现在所造的罪业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

诸法都是空相,那极乐又有何向往呢

问: 所谓诸法空相,那极乐世界这些花语妙香、金沙宝...

「诸法皆空」与「无我」

如果不常观察自己的内心,人们总是认为:我是对的。一...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问: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大安法师答: 你首...

为何声音是不存在的呢

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什么呢?我们一定会说声音是外...

圣严法师《佛在眼前》

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 ...

阿难尊者的七个梦

昔时阿难陀做了佛陀廿七年的侍者,有一天,佛陀在舍卫...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

「钱」字的含义

中国人写这个钱(錢)字,繁体字,一个金,那边是两个...

我们正落入了哪些陷阱

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无造作的真...

山高那碍白云飞

唐天复年间(901-904),善静禅师南游参学,礼谒元安寺洛...

沉香木

从前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到大海里去采取沉香木,经过了...

到临命终时,就是凭本事了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坚定的,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亲...

不可盲信吃动物身体能补己身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加分辨,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便...

修念佛法门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

凡是修念佛法门的,一定要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念佛...

肉食与素食者巅峰对决:吃什么才对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大厨TimLove走访了CNN的5对5热坐,并...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总结非...

积集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个很大的差别:小乘佛...

驴皮记与驴肉馆

前段时间有事路过家乡,晚上到一老朋友傅居士开的茶馆...

身病心不病

佛陀在拔只国尸牧摩罗山鬼林的鹿园弘法时,一位名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