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容通法师  2020/06/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立因名。先恶所作业,后方追悔,故悔先不作,亦恶作摄。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有义此二各别有体,与余心所行相别故,随痴相说,名世俗有。

恶作无文。但西国诸师相传云。或是慧。虽言痴分离痴外有别体。然是思是慧性。离思慧外无别体故。故知亦是假立。

恶作就是追悔自己过去所做的业,总是不断后悔过去所做的这些事情,会障碍修行中的止。我们有些人心是好心,做了错事经常追悔,但是你如果是修定的话,做了错事只要忏净了就放下,不要老挂着这个事情,否则会障碍止的修行。

比如有些人做了错事,追悔、认错、能改就可以了,不要总是放不下这些事情。“我的罪太大了,我的业障太大了。”你老是心中挂碍着这个事情,最终修止就修不起来,会一直停留在这个事情上,那么心里要安住在正念之中就比较困难,总是安住在不正念之中,老停留在这个事情上天天以泪洗面。

实际上只要你做了真诚地忏悔之后就应该把这个事情放在一边,然后该怎么去修行就怎么去做,总是挂着它修奢摩他就修不成。奢摩他就是止,止于一种正确的念头或者境界之中,经常恶作的话止就生不起来。

恶作心所有两个不同的方面:比如这个事情本来就是不应该做的错事,你现在也认识到了,这属于善心所;如果你过去本身做的事情是对的,现在犯了糊涂,反而觉得不应该这么做,“你看我本来做了好事,但是别人还骂我,那我以后不做好事了。”这就是恶心所。

遇到别人的猜疑或者诽谤,不理解甚至是误解,心里就放不下了,甚至有些人就由善转为恶,本来开始是善念的状态,事情也做了,但是又受外界的影响,认为这件事情可能是错误的,不应该去做这个事情,这个就不是善,就是恶。所以说对于善的追悔就是恶心所,对于恶的追悔就是善心所。

但如果真正上升到奢摩他的层次的话,无论善恶你对它进行过度的追悔都是错误的,哪怕是对于恶的不停地追悔都是不应该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对于善的东西我也要学会放下,不要做了什么好事天天都挂在嘴上,唯恐别人不知道。

但是你也不要天天老把这个恶挂在嘴上:“我做了什么事情,可能要堕入恶道,多少生多少劫都出不来,怎么办呀?”然后该修行也不修行了,该念佛也不念佛了,总是恐惧这个事情。

实际上这还是执著于我,觉得自己做了错事可能要受报应,要受报应自己觉得心里还不舒服,害怕恶报。可是害怕有什么用?追悔又有什么用?你要注意去改正,你要更加坚定地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有些错事做得太大了,你想一下把它忏悔了也不太可能,它还是会反复,不断地重复让你追悔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慢慢地放下,慢慢地淡忘。不要十年前就后悔这个事情,十年之后还是追悔莫及这个事情,捶胸顿足,甚至心里的阴影比过去更强大。

“此即于果假立因名。先恶所作业,后方追悔,故悔先不作,亦恶作摄。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我们前面讲《五蕴论》的时候说过追悔,追悔和恶作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就是对先前做错的事情感到不舒服,然后追悔,后悔先前不应该去做,或者后悔为什么先前应该做的事情反而不去做,这就是恶作。

简单地说就是后悔自己做错了事情,或者后悔为什么不去做好的事情。比如过去看人家捐钱造殿培福,现在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做这个事情,追悔自己过去应该做而又没有做的事情。就这个事情而言他的思想已经是比较正了,但是还在追悔,这也是一种转变的开始。

但是有些东西想得太多也不行,就像买房子这个事情,现在的房子很贵买不起,但是十年前很便宜,有人总是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早买了房子,那么也能有很多的房产,值很多的钱,这也是恶作。不是追悔做错了的事情,就是后悔没去做好的事情,总之不出这两个方面。

“果上假立因名”,果是追悔,追悔什么呢?因就是恶作。就是先恶作为因,后来又产生追悔的果。其实这样解释也不是很合适,因为这个恶作不一定是好或者是不好,就是追悔过去所做的种种事情。这个恶是厌恶、是反悔,不管你是黑白颠倒也好,也不管你是重新开始也好。

就像有些人本来还是比较正派,但是和坏人混在一起久了,反而觉得以前做的好的事情是不对的,在不同的情况之下存在对善与恶认识的差别。对于做了恶的事情追悔属于恶作中的善,对于做了善的事情追悔就属于恶。具体的我不再说了,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这几种组合。

“有义此二各别有体,与余心所行相别故,随痴相说,名世俗有。”恶作和追悔都是有体的,它跟其他的心所法行相不一样,但是和痴的行相相似,是名世俗有。

“恶作无文。但西国诸师相传云。或是慧。虽言痴分离痴外有别体。然是思是慧性。离思慧外无别体故。故知亦是假立。”恶作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痴为体,一种是慧为体。那么到底是那种呢?我认为是以思和慧为体,就是重新去思考,重新去分别。思和慧一个属于遍行心所,一个属于别境心所。它们有可能是善,也有可能是恶,都是不一定的,所以说恶作是不定心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容通法师文章列表

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

舍卫国中,有位大富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端正庄严的儿子...

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种忏悔力量大

问: 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忏悔业障吗?不是至心念佛能...

鞭打白骨,为时晚矣

修行人出外行脚云游,看到一个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献...

地狱果报往往是福报大的人创造出来的

我们看世间人,有些真的是福报很大,你看他受用的资具...

达真堪布:我们究竟要忏悔什么

罪障这个词,指的不仅仅是业障,它是业障、烦恼障、所...

你能瞒得了人,但瞒不了佛菩萨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

今生遭到果报,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们要相信因果,现在受的都是因果报应,有什么好抱怨...

佛与提婆达多过去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祇...

为什么不能吃葱、蒜、韭菜

所谓素食,不仅仅是不吃肉而已,而且连葱、洋葱、韭菜...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

人身不用来修行,实在可惜

世间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从健康来看。你想要健康,...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两句教人如何立身处世的话。 第一句...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贪求冥感」。 在修行当中的时...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与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

念观音圣号免命难

我们兴隆寺一个居士。他在黄河以北一个工地上,给人家...

什么动力能让人少睡觉多做事

中国圣哲是最重视光阴的,最熟悉的话,「一寸光阴一寸...

汝年已衰老,当断爱欲了生脱死

近来身体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

棒喝透出华严五教

宋朝徽宗皇帝的时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长老都请...

有人骂你,你听不见,他自己就拿回去了

我们经常为什么习定?我们经常练习打坐?就是忍。外相...

向阎罗王献财

佛陀曾对弟子说一段故事--一位自私、暴戾无道的国王...

佛教妇女的故事

一、观音菩萨 救苦救难 圣像金容 家家供奉: 大乘妙...

三界无安是火宅

我们以前有个例子说得非常好,千里来书为栋墙,让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