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净界法师  2020/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戊三、释成立因缘;戊四、会释契经;戊五、释简声闻;戊六、释妨难

我们看下面那一段,广释。广释当中分成六段:第一个,释名无分别智;第二个,说明成立之相;第三个,说明成立因缘;第四个,会释契经;第五个,拣别它跟声闻的空观;第六个,解释凡夫外道的妨难。

戊一、释名无分别智 分三:己一、略标自性;己二、释离五相;己三、结得此名

我们先看这个无分别智的名相。

己一、略标自性

此中无分别智,离五种相以为自性

这个无分别智,刚开始的自性,它的体性,你要远离五种相。

己二、释离五相

一、离无作意故;二、离过有寻有伺地故;三、离想受灭寂静故;四、离色自性故;五、离于真义异计度故。离此五相,应知是名无分别智。

这个无分别智,无着菩萨的解释是先否定的,先用否定的口气,它不是什么,然后后面的十五段就用肯定了。先否定,破执。

第一个,它远离无作意。所有心念的作用,第一个是作意。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心念从种子位变成现行位,一定要产生一个警觉的作用,这个警觉就是作意。

像天亲菩萨说的,要拣别熟睡跟闷绝。说你熟睡的时候不做梦,我不做梦,我也没有分别,那这样子是不是无分别智呢?说我前段时间昏倒过去了,昏倒的时候我也没有分别。

如果说这两个都是无作意,这是不可以的。无分别智是有明了性存在的。它是有知,知道的知。它虽然没有分别,它是有知,有知的功能,有明了的一个知的功能。所以,无作意的状态是要拣别的。它是有作意。

第二个,离过有寻有伺地,它不是四禅八定。这当中要远离两种:第一个,远离有寻有伺地,远离初禅;第二个,远离过。过就是超过,超过有寻有伺地,那当然指的“无寻无伺地”,从二禅乃至于四禅,乃至于四空。这些四禅八定都要远离。

因为在四禅八定当中,虽然能够止息一切的分别,但是不能够产生决断名言的力量;无量无边的那种名言的戏论是被禅定压住了,如石压草,但它没有决断名言的力量。从禅定出来的时候,你以前喜欢打什么妄想,现在照样打这个妄想,它没有对治掉嘛。所以,远离禅定的这种无分别。这种无分别是暂时的。

第三,离想受灭寂静故。这个“想受灭”,是三果以上的圣人为了要暂时地止息心中的想,他这个想太劳累,把这个想跟受消灭掉,进入到灭尽定。灭尽定的状态虽然能够决断名言,因为他有我空智现前,它能够决断名言。

但是古德说,想受灭无为只有决断名言,却不能契会真如理,它是偏空的真理。所以它也要跟无分别智加以拣别,它不能契会真如。

第四个,离色自性故。你说这个石头,你说这个书桌,它也没有分别!但是这样的“没有分别”是顽钝无知的,是没有明了性的没有分别。这样子也应该拣别,这个色法是顽钝的。

第五个,离于真义异计度故。我们刚开始在解门研究的时候,是对真实的道理、对真如的道理加以种种的差别的计度分别,这个也要拣别。古德说,行起解绝,在解门研究的时候是要种种的分别。哦,什么是无分别智?决断名言、契会真如!

一方面他要把心中的名言决断,一方面他要契会真如理。刚开始我们是这样分别,但是你这样分别这个道理的时候,不是无分别智。无分别智的时候,功夫提起来,要离一切的分别,连你对真理的分别都不可以的,那是一念不生的。

己三、结得此名

“离此五相,应知是名无分别智。”你必须要远离前面的五种相貌,五种相貌都要远离。这是否定的方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染与净是分别心假立的

一切观念、见解都是观待而安立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干净...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

平等的智慧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位身份崇高的老先生,他是某地方...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

应当用这种心,才能远离一切魔障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

爱是没有分别的

佛教徒多数会念佛,但却不一定都能了解南无阿弥陀佛这...

心直口快不一定是好事

很多人说话,心直口快,还爱强调:我这个人就是直肠子...

四种养生补血的干果

桑葚干 四种干果让你养生补血,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

给自己时间做自己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繁忙,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因此,...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问: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净界法师答: 一个加...

药师法门为末法必修法门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

宏海法师:印祖文钞——一函遍复

(第一讲) 我们尊敬的化通长老慈悲,真常法师慈悲,各...

做到这十条才有顶撞妈妈的权利

做妈妈的总是唠叨,有一次,已经高中的儿子不耐烦的顶撞...

持戒是怎么定义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

百忍成金

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准确的定...

世尊示苦行非道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止在毗舍离城外林中。当时世尊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