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念佛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的圆顿法门

蕅益大师  2020/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的圆顿法门

【原文】:

证心大德。问心要于予。予曰。心要莫若念佛。寿昌云。念佛心即是佛。盖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惟其无性缘生。故念名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乃至昼所为。夜所梦。无不趋归于一念之专注。而十界升沉从此出矣。惟其缘生无性。

故炽然造集善恶之时。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然设向此了不可得处坐定。则堕无为深坑。不能证法界无障碍体。不能起法界无障碍用。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

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

傥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纵不生杂念。亦恐堕在无生窠臼。故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谓之以佛证心可也。谓之以心证心佛可也。谓之以佛证佛以心证心亦可也。至直捷稳当。至圆顿了义。不可思议。不可将余一切法门比量。果如此信得及。直下念去。则诸佛出广长舌相以证之。若人专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金口诚言。可不信哉。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示证心

【白话文】:

证心大德,问我什么是心要。我回答说,心要不如念佛。寿昌说,念佛时心即是佛。现前一念之心,无自性而随缘生起。随缘而生所以无自性。正因为无自性随缘生,所以念名满腔都是名,念利满腔都是利。乃至白天有所作为,夜里有所梦镜,没有不起源于一念之专注,相应的十法界上升还是沉沦都从这里产生。

正因为随缘生而无自性,所以正在炽然行善或作恶之时,立马放下,就发现一切法了不可得。然而假设向此了不可得处坐定,则堕落无记深坑,不能证悟法界无障碍体性,不能起法界无障碍大用。所以必须念佛求生净土,这才是大乘佛法不可思议的圆顿法门。

念佛的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以此缘生无自性之一念,念彼无自性缘生之佛名。佛名既然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然无自性。所以念佛一声,就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佛,就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就没有。

念性既然是缘生无自性,则无自性不妨碍缘生。假如不念佛,正恐怕又生种种杂念,即使不生杂念,也恐怕堕落在无记深坑。所以必须用佛号生起我的念头,使我念念不离佛号。这就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说它以佛证心可以,说他以心证心佛可以,说他以佛证佛以心证心亦可以。念佛法门极其直捷稳当,极其圆顿了义,不可思议,是其他一切法门无法比较的。真能如此信得及,直下念去,则诸佛一定出广长舌相以印证。若人专念弥陀佛,是为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这样的金口真言,怎么可以不信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蕅益大师文章列表

念佛之现实利益

念佛的现实利益是无量无边,下面只说重要的:一是念佛...

为了念佛求生而示现在世间上的祖师们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如何看待慈善事业与念佛的关系

在《无量寿经》里面,佛早已对这种问题有个答案。在这...

断恶修善,回向极乐

善恶的定义是什么?佛教所讲的善恶与世俗上讲的善恶有...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五个好处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今天能来...

念佛是最好的改命方法

一般人不论富贵贫贱,有没有权势地位,个个都有不称心...

念佛人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

修净土的人要能敌得过生死。生死好比是敌人,净土行人...

【推荐】舌尖上的罪孽--中国十大禁菜(图)

中国十大禁菜你知道吗?风干鸡、浇驴肉、猴脑等等令人...

拥有一颗容人之心,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明代学者薛瑄说过: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其意...

悲观、失望,不如一笑而过

人生百味。人只要活在世上,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总会...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

焚烧除障草可去除鬼魅吗

问: 焚烧除障草真可以达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吗? 法藏法...

世间四种可贵之人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有四...

李炳南居士对邪淫的问答

问: 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诉我,戒邪淫常做...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

观音菩萨近代显化的一段真实圣迹

台湾有一个海洋学院毕业的人,初始不信佛教,但福德因...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有许多聪明好学的人,有作为、有成就者,古今中外可谓...

圣严法师《使得十二时》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

持戒保了自己一命

有一个村子里面的一个小混混,加入了当地的一个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