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宏海法师  2020/08/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问: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世界观,唯物与唯心。我理解佛教的心与哲学的心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但究竟其分别是什么,搞不清楚。请师父指点迷津。

宏海法师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它涉及到一个世间和出世间的关系问题。世间学问跟出世间的义理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有冲突的。世间学问好像线索很多,但实际上义理很浅,经不起深入的推敲、论证和反思。而出世间的义理呢,看上去条理很单纯,但是它的内涵非常深邃,可以无穷无尽地探索。

这位同修提到的哲学层面,就属于世间学问。我们现在的人对于人生的反思,能够到哲学的、形而上的层面,就已经很少了。我们更多的是在滚滚红尘中去现实地生活。然而跟出世间的佛法相比,哲学只是在理论上的推移,而没有真正从心地上的领略。只有佛法才能从修证功夫、圣人境界方面去看待。

比如说对于唯物与唯心的认识。在世间哲学的定义上,唯物与唯心是截然分开的两个概念。但问题是,这两个问题能截然分开吗?唯物的物质世界中,你能离开心的认识吗?如果说起唯心来的话,你能离开物质世界的支撑,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吗?

可见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不过我们在理论上把它进行一个划分,站在佛法究竟处来讲,唯心与唯物还是我们烦恼分别心的一个投射而已。

再说这个心。从文字上看,佛教的心和世间所说心脏的心,是同一个字。可是它的概念内涵以及它所要投影的境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世间哲学概念上的心,要么是指生物意义上的人体器官,要么就是指当下自己的这种思维意识。而佛教里面把这些叫做“肉团心”和“妄想心”。

佛法的心指什么呢?是指广大的宇宙体量。大到什么程度呢?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层面。这才是佛教讲的心。所以,有时候把它叫做“遍法界心”,有时候又叫“佛性”“法性”“真如”……等等,都是表佛教经文里边所概念的心。

它不是形而上的一种不可触摸,而是当下实实在在就在展现着我们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它也不是当下我们打的妄想。因为我们的妄想有局限性,它是带着自私我执进行的一个抉择和维护。它是很有局限性的。只有佛教讲的这个心才是周遍的。

有时候经典里把它叫做“大”,有时候又叫做“广”,有时候又叫做“佛”,有时候又叫“众生”……不管怎么描绘,万变不离其心。所以常讲到“唯心所现”,就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心住在什么地方,对你会有很大的影响

我要提醒大家:修行人,你的心住在什么地方,对你会有...

乐观不是比中观更好吗

问: 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 济群法...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极乐世界去吗

问: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 大安法...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不...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义

原文: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为什么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问: 为什么说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索达吉堪布答:...

达照法师:从意根下手

这个意根啊,不容易,讲妄想我们大家知道,脑袋那个老...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能说众生的过失

佛经中讲过,一地菩萨不能衡量八地菩萨的境界。我也经...

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问: 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净界法师答: 断恶修善...

把烦恼习气一点一点磨掉

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习气,把我们与烦恼相...

随遇而安,时时快乐

有位心理学家说,年薪两百万的人与年薪一百万的人的最...

不被自己的嘴所摆布

从马路边的野摊串串香飘,到高级酒店的山珍海味包抄;...

净土法门修行的第一关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

知足的人才能转烦恼为菩提

●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在世间若无所贪求,无我执、...

信徒与固执的比丘

获得世间利益的方法和证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绝对不同,佛...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门的人,颇费心机地四处奔走、劳身伤...

人生本来就是苦的

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但可以依靠佛陀宣讲的方法解除。...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的修学,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解和行一定...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