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日落西山忆故乡,急需检点办资粮

宗性法师  2020/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日落西山忆故乡,急需检点办资粮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我们到临命终时手忙脚乱。如果由于你对人生的认识不清楚,到临命终时手忙脚乱,你的恐惧和无知会给你带来很多的痛苦!所以我经常讲,在这个世间,当一个人快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刹那,大多数人是痛苦地离开。当然,也有人平静地离开。

平静地离开有两种,一种是在无知的状态下平静地离开,另一种是在有知的状态下平静地离开。在有知的状态下平静地离开,那就是佛教讲的:有修行的人预知时至。在无知的状态下平静地离开,这种人有,但很少。通常是心血管堵啦,生命一下子就没了,没什么痛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是在痛苦的挣扎中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所以死人的面相大部分是很吓人的,要么眼睛合不拢、要么是嘴巴合不拢。为什么死不瞑目呢?该吃的没吃、该穿的没穿、该玩的没玩、还有人欠我的钱没还,怎么能瞑目呢?为什么嘴合不上呢?气还没出够啊!从那些千姿百态的死相,你可以看出:在生命趋向结束时,很多人是在痛苦中挣扎。

那么我们佛教徒讲,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自如掌握自己的生命,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清楚了知人生的运作过程。

我一直有个观点,我们生命终点的结果好与坏、快乐与痛苦,是靠你前面这几十年所有的积累。你临终一刹那的状态是痛苦的挣扎、还是快乐的微笑,都靠你活着时所作的努力来决定!

所以我常常讲人生就两件事:如何生得快乐和如何死得自在!死得自在的前提是生得也要快乐!所以佛法更重生,更重视这个生命的过程。

我有段时间一直很推崇重庆的竹侠祖师。他到晚年的时候写过一首感怀的诗,诗中写道:“日落西山忆故乡”。“日落西山”快结束了,“忆故乡”我到哪里去?这个故乡不是你的老家,不是你的梁家巷9栋33号,真正的家在哪儿?“日落西山忆故乡,急需检点办资粮”,你活着的时候你就要预备资粮。就像你要买房子一样,不管你是用存款或搞按揭,你要有资粮啊!

“等闲收拾好行李”,平常你就把这些都收拾好了。“莫到临时手脚忙”,你不要到真正死的那一刹那手忙脚乱。而这个老人我觉得他是真的办到了,他往生的时候我亲身见证了的。这个老人一生都没有发过火,他的修养真是达到心如止水般的境界,一般人不太了解他。他不太拘泥细节、不太拘泥一些行为,但是内心的修养很高。

他平常的态度是什么呢?任何人找他说什么事:“哎呀不得了了,法师你看这事怎么办呢?”他绝对不会跟着你说:哎呀怎么办,而是会马上给你讲:“没事啊,你拿个棍子去撑一下就好了,撑得住你就撑一会,撑不住了再说”。你说:“哎呀,棍子都撑不住啦。”他会接着说:“没事,还有那么多高山呢”。

他就是这样一个有如此定境的人,任何时候去找他说任何事,心境都能平静得像一潭水。在他往生之前,可能身体有点不舒服,他们送他去了医院。他那时已是90多岁的高龄了。到最后那一天,看见他好象有点好转,但是他突然提出来要回寺院。他们都不同意他回去,他就在床上拍:“必须回去!”

完了大家就看看他说:“好,送您回去吧。”用车去送他,我们也陪着一起送。他路上就问:“走到哪儿啦?”他们就给他报告,最后一次问走到哪儿啦,他们就说走到罗汉寺山门口了,这是他最后一次说话。送回他住的房间,五分钟后他就走了。所以我说他实现了他自己写的诗:“等闲收拾好行李,莫到临时手脚忙”。

诸位,你平常没事时、看到别人死时,你想想:我死的时候会是什么状态?我跟你讲,我有时候就模拟演习。我躺在床上时就想:我死时脚是怎么放的,这手是怎么放的,我的脸会是什么样子……但有一个我不知道。

手和脚是什么样子你可以用眼睛去看,可是脸是什么样子就看不见了,因为你死了眼睛是闭上的。所以我就抓个镜子放在旁边,拿镜子一照,眼睛还是睁开的,还不是死,所以你要摸你眼睛。

你试着想想看,当你死的时候会是什么状态?我的意思是:人早晚得走到这一步,我们何不勇敢的面对、沉着的应对?!怎么样才能沉着应对呢?那就是老法师讲的:“急需检点办资粮”、“等闲收拾好行李”。你别看那两句诗不像阳春白雪,都是平常的资粮、行李哦,但是意义深远。

所以他老人家走了以后,我去了就写了一首悼念的诗:“门庭有托赴莲邦”,在他们那一代人,能够在生前教出来的人并不多,而他在生前就完成了整个新老交替。“门庭有托赴莲邦,手脚不忙返故乡” ,这二句其实是讲他自己的。

“常念法乳失依止”,我受戒的时候,他给我做的羯磨和尚。“空林月祭嘉陵江”,空林是文殊院的别号嘛,罗汉寺就在江边上三江汇合处。

要想在生命最后一刹那真正做到自主,你现在就要努力,活着的时候不能够空过。要干好该干的事!弄清楚该清楚的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我提出了人生四大要务。“要务”的意思是:在活着的时候我们必须搞明白!如果你没搞明白,你就是一个糊涂虫!

那么这四大要务的对象是什么呢?第一、人生的航向;第二、道德的坐标;第三、良心的保证;第四、生命的归宿。明确了四大要务,你整个人生才不至于空洞,你整个人生才不显得空虚,而会很充实、很踏实。基于这样的意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宗性法师文章列表

佛最后一次教诲

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

【推荐】十念往生通平时也通临终

往生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个基本点:不能仅仅站在凡...

为耳聋昏迷痴呆者助念,有功效吗

问: 若有耳聋或重听之人,或昏迷,或患老年痴呆症者,...

临终神识昏迷,给此人念佛能不堕落三恶道吗

问: 《地藏经》中云,临终人能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会因聚缘而来。将...

风雨飘摇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诗,叫做《鸱鸮》,出在《诗经?豳风》,《...

信愿法师《生死之解脱》

没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谈;没有生命,一切理想,...

用统计数据告诉你有多幸福

也许,你真的不知道,你有多幸福多幸运,我来告诉你。...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为什么对亲人容易生气发火

原因一:我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亲人的期望过高。...

若欲转贫为富,应当多积阴德

报载台中市大荣汽车装璜行店员柯吉安(家住彰化福兴乡...

好人缘就是巨大财富

好人缘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有了它,事业上会顺利,生...

杀食动物是补身的妙药?

1997年,我去桂林观光,看了秀丽的漓江山水。桂林山水...

几种不孝习气的养成

颜光衷说天底下哪有不孝顺的人呢?纵然有不孝的人,说...

华严三圣与华严五祖

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一...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

人生十五条

1、人生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僧人中不肖者不少,皈依僧是否有风险

问:师父,一事不明,恳请开示:僧人中不肖者不少,皈...

宣化上人:受苦是了苦

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修道人为什么要修苦...

这首偈语为污秽肮脏做了诠释

妄语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悭...

修学佛法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一个人修行佛法的过程,大概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