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以纯孝之心念佛的婆罗门女

大安法师  2020/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纯孝之心念佛的婆罗门女

佛像能引发人的善根。当时有个婆罗门女在瞻仰顶礼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尊容的时候,内心生起了极大的恭敬和信仰之心。这位婆罗门女,内心就是在自念,自己筹量。自念什么呢?佛是大觉者,是具有一切种智者,也就是无所不知了。

如果佛在世,我的母亲死后,倘若我来问佛,佛一定会知道我母亲的去处。她在思念这个事情,实际上内心就怀着深深的遗憾,可惜的是佛不在世,我到哪儿去问这桩事情呢?由于想到无处问她母亲投生何处,这种绝望使得她的内心生起极大的悲痛之心,就垂着头在那里哭泣,非常的伤心,哭泣的时间很长。一边哭泣,一边瞻仰眷恋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

就在这时,一个奇妙的感应出现了。忽然这位婆罗门女就听到了虚空中传来一种非常柔和的、慈祥的音声来安慰她。这个音声告诉她:哭泣的圣女,你不要过于悲哀,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母亲的去处。传来了这个声音。这位婆罗门女就很惊奇,就合掌恭敬地向着虚空禀白。

我们在想,在推测这个婆罗门女当时是非常的惊讶!虚空怎么会有种声音能够知道我内心的请求,来安慰我呢?所以她便在感动之余向虚空说:是何种神,何种大德,来宽慰我思念母亲的忧虑?我自从失去母亲以来,日日夜夜地在忆念,在眷恋。我没有地方可问,能够得知我母亲投生的地方。

这时候虚空当中又传来声音告诉这位婆罗门女:我就是你所瞻仰顶礼的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我见到你忆念母亲的孝心超过一般的众生,倍于常情众生之分,纯孝动天。见到你这样的纯孝、真诚之心,所以来告诉你母亲的去处。

这位婆罗门女听到这样宽慰的声音,那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举身自扑,就要顶礼了。这时候顶礼的对境就是虚空。她自然就是身体向上一跃,如山崩,也随即掉在地上,连四肢都损伤了。左右的侍女马上把她扶持起来。由于肢节皆损再加上她非常地激动,随后就昏迷过去了。

过了很长时间她才苏醒。苏醒之后就接着向虚空禀白:祈愿佛大慈大悲,赶紧来宣说我母亲投生的地方,因为我不久将死。由于忆母的心非常恳切,全身心过于贯注,所以无论是心里的忧伤、激动,还是四肢的伤损,这些都让她觉得自己的生命气力已经快用完了,所以就觉得自己不久即将死去,希望佛赶紧宣说母亲投生的地方。

这些都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位婆罗门女深重的纯孝之心。当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就告诉圣女:你供养完毕之后,赶紧回到住处,端坐思惟我的名号,就能知道你母亲所投生的地方。

这位婆罗门女是一个很有善根的人,随顺佛语,就回到了她的住处,一心来念佛的名号。她念名号的动机是为了想知道自己母亲的去处。

这里面就很有意思了。对于这个圣女来说,念母之心超过念佛之心,但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诉她,必须要通过念佛才能达到她念母的目的,于是她也就把念母的重心转到了念佛的名号上。经过这么一转换,由于她是以纯孝之心去念的,非常投入。经过一天一夜,她便得了念佛三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老实念佛制心一处

如果有人问我:法师,我今年七十几岁了,随时可能会死...

净土不摄非人

非人不是指鬼神咯,是指这个非人行没有人的道德行为!...

几则有关往生征验的莲宗故事

这次我要讲的专题是《莲宗故事》。首先讲清朝彭二林(...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师父说:你们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 就是回家孝...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

只有求生西方最为可靠

印祖云:念佛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

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与一心称名的关系

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

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

不要轻易地离开家庭,让家里生烦恼

问: 本人已六十多岁,念佛多年,但家人不接受,本人想...

怕犯戒,所以迟迟不敢受戒该怎么办

问: 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所以迟...

求戒容易持戒难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

为什么净土宗特别强调发愿

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了生死之易,易在什么地方?不一定...

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

从前有一个人,在某天夜晚对他的儿子说:明天一早,你...

信自己与不执着

信心 信能渡渊,摄为船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慧到彼...

不饮酒戒

酒会乱性,使人失去理智,不得清醒糊里糊涂,一旦酒精...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

佛陀开示不能吃肉的原因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佛说:为什么学大乘菩萨道的人不吃...

控制愤怒情绪的策略

大多数愤怒管理计划都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技巧来帮...

「忍」的重要性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

圣严法师《惭愧心》

凡夫众生通常同时具有两种个性,一是虚骄、自负,一是...

正智正念随缘住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游化至跋只国,净住鞞舍离的庵罗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