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本源法师  2020/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能得到自在的果地,必有其自在的因地。因地是什么呢?即是观。观是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即是人的认知。因为众生所拥有的人生格局不尽相同,所以对宇宙人生的认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佛法讲一个人的认知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果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所以有这么多众生相,归根结底即是认知不同,穷人有穷人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富人有富人的认知与思维方式。

举个例子,穷人与富人在一起聊天,有人给他们俩各倒了一杯同样的茶水,富人看到别人给他倒茶,内心马上生起了感恩之心,相由心生,面孔立即生起了笑容,连声道谢。别人对他的印象就会越来越好,他的人缘也会越来越广。

同样给穷人倒了一杯水,穷人定晴一看,怎么没把水倒满,内心因此而生起烦恼,嘴巴不说,心里却想这人真小气,给别人倒水还不倒满,面孔随即生起嗔怒之相,因此而丧失人缘。

如此日积月累,富人的人缘越来越广,财产也越来越多,穷人却变成了孤家寡人,当然也越来越穷。现在人们常说,成功需要机缘,在他们看来机缘是偶然遇到的,其实机缘并非偶然,而是我们自己的福报所必然感召的。

由此可见,人生在果报上的差别,其实都来源于认知的差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冤冤相报何时了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

我们应该要有高尚的行为

世间行为有两种,一是高尚的行为,一是卑劣的行为。如...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故事

北东园笔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林则徐的好友,江苏巡抚...

【推荐】倾尽身心弘扬因果轮回观念

我们在这个时代,真的要非常有正气地、有根据地把这个...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过世...

宣化上人:学佛法是出世的法财

学《楞严经》,以及听经、念经,我们都要有一种忍耐心...

修习净土法门是最上的福报

念佛人称之谓净土行人,净土行人必须要把我们净土这一...

因果同时,念佛当下成佛

我们一般讲因果,都是讲异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讲到因...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在前面的博文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中提到: 南...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

盘点10种可以治病的瓜果

水果几乎我们每天都吃,但是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

依报随着正报而转

今天跟大家分享佛法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依报随着正报转...

受伤未尝不是另一种成全

清朝时,淄川有一个穷小子,腊月将尽,还缺吃少穿,他...

圣严法师《结真正的善缘》

教中有「结缘」的说法,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支持、...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

净业若成 禅宗自得

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在开悟之后的一个特点置彼而取此。...

宣化上人:烦恼即菩提

佛见一切众生有生老病死四大苦,所以才发心出家修行,...

一个卖水产老板的忏悔

惭愧罪人徐翠芹今天当众忏悔。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罪...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

父母为你点亮的那盏灯

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心动,总有一些文章让人泪流。请看下...

中国富豪如何教育子女

许多时候父母都习惯处处以身作则,把花钱的决定、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