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大安法师  2021/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有人再问:“为什么我们不遍缘法界很多的净土呢?为什么只是遍缘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善问。但是呢,既然问出来了,也勉强给他回答。

有三个理由。第一,是让我们初机的念佛行人“易标心故”。标心在一处,我们心才能收摄。因为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心有个特点:散乱。制心一处都收摄不住,如果你标的目标很多,他心就更散乱了。所以标显一处,指方立相。标显一处让他容易定下心来,这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阿弥陀佛本地发的大愿非常殊胜,这个大愿巨大的磁力场容易摄受我们。这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阿弥陀佛跟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有缘分。这个“偏有缘故”,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可以知道,在无央数劫以前,五十四尊古佛次第的在这个世间示现——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从开始的锭光佛到最后的世自在王佛,就在世自在王佛座下有一位大国王,闻佛说法,发菩提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

那么这种历史的追溯,我们就了解:原来阿弥陀佛因地弃国捐王发大愿,是在娑婆世界出现的事情。当他发愿之后,无量劫积功累德的修行,随形九法界,所以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最有缘。

这“最有缘”是作为一个法门施设和产生效果的重要原因。佛很多,但佛度化众生或众生能不能接受他的教化,这中间的难易浅深、是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有不有缘。佛度有缘之人,有缘就好度;没有缘,你水平再高——你就天天跟着他,他也不理你。

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的时候,他已经深知这个原因,所以他就不断的跟众生结缘。你看他每一次的示现都要布施,都要从手掌心里面出无尽的宝藏来布施给众生,都要去供养诸佛。他结缘是由于他要度这些众生。要度这些众生,先要跟他们结缘。为什么佛门常常说未成佛前先结人缘?你没有结上缘,成佛之后你也是光杆司令。因为你没有结上众生缘。

这个结缘的过程实际上是他布施慈悲、恩德的过程。他结上了众生缘了,等他修行证果成就之后,他对众生施设种种的教化、种种的启发,就能令众生欢喜,能令众生对他讲的法产生信心——能够证入欢喜益;然后你的讲法就能够触动、激活众生多生多劫的善的种子,这就是为人悉檀。

通过你的讲经说法,他如教奉行,就能够使他的五阴魔、烦恼魔各种恶障都摧毁,能够破恶——对治悉檀;能够生起善根,破除恶障,就能让他开显如来藏性——第一义悉檀。

所以结缘——结众生缘,就包括四悉檀。一个菩萨修行到最后度众生,首先先要结好人缘,结好众生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

为何叫「道场」而不叫「佛堂」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还是凡夫俗子时,曾堕入地狱。他在...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

念佛不要求大富贵

另外,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咱们大家修行,一定要生正信...

何事最快乐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

念佛有何窍门

弟子:闭关时,在吃的方面是否要越吃越少呢? 老和尚说...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问: 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

施食有很多好处,一般人看不到

何以要施食呢?所谓未成佛道,先结善缘,不但要与人道...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该怎么办

问: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

《十种逆境为道场》译文

【原文】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

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

问: 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

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平时念佛就不是很精进

问: 弟子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愿就可以,所以...

知道与不知道

从前,有一位大师,充满智慧,远近闻名。 这位大师讲...

修持佛法的21种徒劳

莲花生大士说:当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 若你不...

人不应该被压力打倒

时下不少人因工作不顺、情感纠葛、社会压力等种种原因...

星云大师《禅师与禅诗》

训导主任、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很荣幸被邀请到...

七种行为会让孩子养成不孝的习气

颜光衷说「天底下哪有不孝顺的人呢?纵然有不孝的人,...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别名: 花瓜、胡瓜、王瓜。 性...

修正自己的习气,不再被业所转

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着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

若当时不随喜,何有今日之事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

关于出离心的误区

许多人对佛教中出离心这个概念存在误解甚至排斥,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