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净界法师  202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消息,它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先讲它的优点。

你看阿迦曼尊者传。阿迦曼尊者是泰国一个比丘,他四九年入涅槃。我们看他的传记,一生的修学,我们合理地推论,他应该是一个圣者,一个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圣者。阿迦曼尊者除了自己经常入定思惟我空的真理以外,经常为人、天说法。

他自己在传记上说,为人道说法很辛苦,因为人道的身心躁动不安。他经常为天人说法,他觉得跟天人说法很舒服。他说天王带着一群天人过来的时候,排列非常整齐,一点声音都没有,他会很自然按照他天福的顺序,自己会把位置坐好。在说法的过程当中,一点声音都没有,非常寂静,身心寂静安稳。讲完以后,天人会绕尊者三圈,顶礼以后再慢慢回到天上去。所以他说天人的果报是非常寂静的,这是天人的优点。

我们也讲讲天人的缺点。

六道里面,为什么佛陀他不鼓励我们生天呢?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放逸。我们举一个例子。目犍连尊者,他有一个徒弟,叫耆婆,是一个神医。这个耆婆每次遇到师父目犍连尊者的时候,都是虔诚恭敬地顶礼,然后在旁边候着,看尊者有什么开示。耆婆因为修习善法的缘故,死了以后生到忉利天去了。

目犍连尊者有一个徒弟,腹泻很多天都没有治好,所以目犍连尊者就以神通力飞到忉利天去,请示耆婆尊者。在经典上说,看到耆婆尊者的时候,他坐了一个天上的车子,在空中飞来飞去,载了几个天女在游玩。目犍连尊者跟他打招呼,他就双手一打招呼就飞过去了,也没有停下来。所以后来目犍连尊者看不行,就用神通力把他止住,就请他下来。下来以后,耆婆说:“师父您有什么指示?”目犍连尊者说:“我徒弟拉肚子了。”耆婆说:“这种情况很简单,叫他断食七天就好。”讲完以后立马又跑到车上去,开始游玩了。

目犍连尊者就说一个偈颂,大意是说,耆婆在做人的时候,如此地虔诚恭敬,转成天福的时候,是如此地放逸,心思散乱。所以天的果报最大的缺点,就是外在的依正二报太过快乐,所以对快乐乐受的刺激太厉害。他的心虽然寂静,本来是很适合修道的,他是一个法器,但是因为那个快乐因缘太厉害,他又没有我空观、法空观的这种无住的力量,所以生到天上去就很难增上。这就是为什么天人一旦死亡以后,他很少来到人间,很少,都直接到三恶道去了,因为把福报花超过了,花得太厉害。

所以,这个天福它的好处是寂静,但它的缺点就是过度放逸。

好,我们把这个业果大小作一个总结。

总而言之,在整个修学当中,这个业力的成就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约心。猛利的意乐所做。这个前面说过了,心力强,他的业就强。

第二个约境。三宝、圣人、父母、师长这个是上品境,所以你对上品境所造的身口意的罪业,所产生的果报也特别重。

第三个相续。约它的次数,数数造作,无有悔意。次数慢慢的累积,也会把轻罪累积成一个重大的业力。

好,所有的善业力,人天的善业力到这个地方讲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

疑根致懈怠,懈怠致放逸

有的人念佛念得有气无力,念念念呢,觉得是不是真有阿...

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

四面佛并非佛教的佛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泰国人...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

【推荐】人性总是十好不敌一缺

人性总是十好不敌一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引言 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给自己留些余地

《韩非子说林》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桓赫的雕...

如此审慎观察,一夜就可成为贤者

慈悲伟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经》说了一则一夜贤者经,...

吉祥人生的四个道德实践

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

超越自我的身心

佛陀说:能统领百万大军的人,没有什么伟大;一个人能...

贪欲对内心世界的影响

在物质文明的典范现代化大都市中,环境污染严重,空气...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生活就象游戏如走钢丝绳,关键在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则...

心律法师:佛珠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人带佛珠,说起来并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

念佛也具足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净土居士楷模--刘遗民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他...

【推荐】证严法师《懂得修福的人》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嫉妒苦

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嫉妒的故事。 战国时期...

在生活中修行,红尘中历练

人常问如何修行,要用哪个法门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