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三难,不轻未学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说人有二十难,不轻未学十三难;

待人谦和如种田,插秧后退是向前;

圣人犹能畏后生,丈夫岂可轻少年;

三人行里我师焉,不轻未学并不难。

每天早晨,我们静坐的时间实在不长。然而,虽然是短短的几分钟,却能在一念静寂时,听闻大地的声音——几只鸟儿总是轻柔地叫唤,群鸟也温和地回应,这的确是很美的声调。尽管我们无法明了小鸟彼此间对答的内容,却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片充满祥和的世界。

大地众生何其多!万物共住是一件多么奥妙的事。「和」就是万物共同的依据,彼此若能相互尊重,才能在和睦的世界里共同生活。

佛陀时时警惕我们,人生有很多的困难,最难的就是度过心灵难关。在重重关卡中无法超越,只要心念一转,就可以看破人我是非,透彻人生的道理。所以说「一理通,万理彻」,如果破除了困难,我们的心就会很平和。

佛陀说修行人的心态有二十种困难,接下来是第十三难。

丈夫岂可轻少年

「佛说人有二十难,不轻未学十三难,待人谦和如种田,插秧后退是向前,圣人犹能畏后生,丈夫岂可轻少年,三人行里我师焉,不轻未学并不难」。人人都有我见,这种自我的心态与见解,就是造成「心」的困难之因。我们要知道数学,不一定在学校里,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可以彼此教导与学习,互为师也互为徒。当老师的人,可以从学生身上得到很多东西;而老师为了教人,也必须精进探讨,所以一边教一边也在学。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境界,即使是相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些都值得彼此分享。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在原地踏步,等到必须教人时,自己才会提起精进心,无形中就能学到更多,来求教的人,他们以不同的心境看相同的事物,也可能发现更好的方法。因此很多时候,在教的同时也就是在学。

有一位刚上中学的孩子,接受大爱电视台采访。他的智识见解都十分成熟,此外,动作也非常利落。我们大人已走过几十年的人生岁月,然而要学习一样新事物,也不一定能像他如此熟练。那一天,看他在工作里推着工人载重物的独转车,很轻松地将粗重的东西运送到目的地,甚至还用跑的。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懂得运用自己的智识,分辨眼前的工作应该用什么方法完成,应该如何使力才能操作自如。

很多时候,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本能(本具的智慧)来发挥良能,所以我们应该以谦虚、尊重的心,来看待四周围的一切人事物。谦虚,才能拥有更宽阔的空间,如果太自大了,周围的空间就会被自我填满。

下一句是「待人谦和如种田,插秧后退是向前」。曾经种过田的人就知道,必须弯下身体才能插秧。我们待人要谦和,时时懂得礼貌和尊重,就像在种田一样——插秧一定要往后退,每后退一步,就插好一列秧苗,人虽是向后退一步,工作则是往前增加了。

因此,待人处事如果能够退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不需要与人争论是非得失。学佛就是要做到「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与世无争则世安」,如果时时谦虚、退让,自然就能缩小自己,周围的境界也就会更开阔。

接着是「圣人犹能畏后生,丈夫岂可轻少年」。从前的圣人都十分谦虚,并且缩小自己。真正的圣人,必须超越种种人我是非的考验,同时尊重大地众生。佛陀说,一切众生的智慧与佛平等,因此圣人敬畏后生。

老和尚与小沙弥

有句话说「后生可畏」,意思就是不是只有我行,后来的人比我还行。在禅宗公案里,有这么一段小故事——老和尚带着小徒弟出门行脚,在山路上,小徒弟看老和尚轻松地走在前面,自己却背着包袱跟在后面,心里就想:「因为老和尚是有修行的人,才能如此轻松自在,所以我也要立志修行菩萨道,将来也要教化众生。」

他立下了弘大的誓愿。这一动念,前面的老和尚马上转头说:「来!包袱让我背,请你走前面。」小徒弟感到莫名其妙,师父怎么突然对我这么尊重,待我这么好?老和尚轻声细语,恭敬地说:「因为你发大心要行菩萨道,拯救天下众生,所以我应该尊重你,让你走前面,东西我来背。」

小徒弟恭敬不如从命。走着,走着,心里又开始想:这样多得意,多自在!自己只是发一念心,师父就这么恭敬我,将来我如果再进步,就可以当大和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当他生起不可一世的自大心态时,老和尚又出声叫他停下来,态度很不好地对他说:「把包袱背好,跟在后面走。」

小徒弟觉得师父真奇怪,刚才是那样,现在又变成这样。老和尚似乎猜透他的心思,就说:「刚才你很谦卑又发大心,愿意精进认真以拯救众生,这个志愿很高贵,所以我尊重你。但是,现在你还没成就,就想要博取别人的恭敬,实在太自大了,这是错误的观念。」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就知道,谦虚自己恭敬他人,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对人谦虚,还要立大志愿,这是修行人不可或缺的态度。学佛必定要具足谦和,才懂得尊重年轻、未学的人。所以「丈夫岂可轻少年」,大人物也是从无名小卒一路走过来的,因此不应该轻视年轻或资浅的人。

「三人行里我师焉,不轻未学并不难」,三人同行,另外两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行为善良正当的当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感恩及学习;然而,示现不良形态的人,也是我们的老师,因为他能让我们提高警觉,反观自我,所以也要尊重、感恩他。

日常生活里,我们要彼此相教、相学,互为师徒,这就叫做「教学相长」。我们能够当老师,就是因为有人愿意接受教导,自己才能更精进去探究,总之,我们在世间要能够心和谦虚,才能过着真正美满的生活,学佛的心态不要有「缺角」,应该要学得圆满,这才是真学佛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福德不具,万事不顺

很多人到寺院求财运,求官运,求平安烧了一辈子香,求...

修行千万不能懒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个七现在开始了。...

曲折所带来的财富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中写道:莫...

防止着魔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

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菩提心分为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

富贵人生的八个特征

人人皆求富贵,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网络上有句流传甚...

人生百空歌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

辛苦操劳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不快乐

很多人的问题都在于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自己目前...

如何劝人改错

问: 团体里有人习气重,恐将影响新发意的菩提种子退...

证严法师:没有分别的爱

凡夫心有如野马、猿猴,因为没有任何依靠、目标,所以...

同理万物茹素护生

1月19日的志工早会上,证严上人感恩地说,岁末年终之...

用清净心创造洁净土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这么说:人生有二种形态永远形影相随...

心志专一 事有所成

年轻时的慧远禅师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

舍己利生的净儿

从前有一户以屠杀羊只为业的人家,家中蓄养的羊将近上...

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十...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

发愿与发誓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

会让女性寿命减短的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女性的寿命要高于男性。但也并非总是如...

一颗中了毒的心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一场电影时因为太投入而跟着...

集体创作

在过去,有一群画家,每个人在绘画创作方面各有所长,...

听闻正法解诸缚着

若人听闻正法,就能够从烦恼系缚中得到解脱自在。《大...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