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少欲知足真快乐

圣严法师  201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时,别人对我们的称赞;或是当生活安定,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时,也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无论在家庭、事业或社会环境上,我们都会有许多快乐的想法或感受。生活中这些快乐的感受,的确不容否认,但如果仔细深究,却不难发现,我们的生命其实是苦乐交错的,而且苦多乐少。

时常我们所感受到的快乐,其实是忍受痛苦后的结果,而快乐本身,最后也会变成痛苦的原因。所以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乐」是「苦」的开始,通常也是「苦」的结果。例如辛辛苦苦工作、赚钱,努力了好长一段日子之后,再拿赚到的钱去吃喝玩乐,虽然享受到欢乐,时间却很短暂。而且如果过度地享乐,就像自己没有钱而向别人借钱一样,欠了债就要还债,这就是一种苦。这又像是做了犯法或是对不起别人的事,虽然一时之间可以享受一些便利,觉得很快乐,但是到最后却要连本带利偿还,这时候就苦不堪言了。

佛法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充满「苦」的环境,「乐」和「苦」是一体的,人间的欢乐仅是片段、偶尔、短暂地存在,而苦却如影随形。所以,当在这个苦的世界之中有一点乐的感受时,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永久的、可靠的。佛法进一步认为,既然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苦的,所以不妨多体认苦、勇于受苦,这样反而苦的比较少。如果只是享乐、享福,福享尽了之后,受的苦会更多。所以佛教有一种修行方法,就是「观受是苦」。

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如果想要生活得更自在、安乐,就必须做到两个基本原则:「少欲」、「知足」。唯有少欲知足,我们才不会如饥似渴地追求各式各样的欲望,也才不会怨天尤人,埋怨外在的环境总是不如人意。

但是少欲知足的意义,并不是要我们放弃现实的生活。虽然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对他人仍然要努力的付出,奉献我们所有的智慧和能力。为了对别人付出,就要尽量成长自己,不仅要使身体健康、智慧增长,同时也要增强帮助别人的慈悲心。

一个拥有帮助别人慈悲心的人,就不会太过于重视自我欲望的满足,才能做到少欲知足,而拥有真正的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淫乱是人类最大的罪恶

有时,晚上回家,路过一条小巷,偶尔向路边一瞅,次第...

随顺远离之道

过去佛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时,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诸...

降伏内心淫念欲望的方法

有一次,尊者宾陀罗婆罗陀阇在婆磋国游化,住在首府拘...

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

清晨,在列车卧铺的洗手间,我们几个男士正在洗漱。此...

佛教徒的名利观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

九种「作观」戒淫法

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但聪明人总是不敢侥幸。台湾妙...

如何做到无欲无求

1、从世间法来说 要做到无欲 在世间法上,所谓的无欲,...

欲望就是束缚你的绳子

张三和李四是邻居,他们都养了几只猴子,以耍猴谋生。...

圣严法师《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中国人常说的人缘,日本话称为人气。例如,有的明星在...

圣严法师《两个瞎子,两种境界》

在我小时候出家的狼山,有两个瞎子。一个是山上的法师...

圣严法师《海绵精神》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应该具备两种态度内方、外圆。 内...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有一天我去法鼓山工地踏勘地形,一路上都有带刺的藤、...

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

佛陀教育我们要利益众生,大慈大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

我们做好老去的准备了吗

六道(也叫六趣、六凡)里面,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其...

念佛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於口者。然回向祗...

【推荐】本色而脱俗是一种魅力

大学毕业后,我不走包分配的老路,直接到一家外企工作...

我们要对佛号生起决定的信愿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

致病的原因

那么我们今天这会儿一起来研究另一个问题,也是继续地...

能做到这五件事,病人便能早日痊愈

往昔,佛陀行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世尊...

圣严法师《随相而离相》

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

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