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有我与无我

2011/03/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游行沙门,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舍拜见佛陀,问佛陀说:

“瞿昙!有‘我’吗?”

佛陀什么话也不回他,只以沉默回应。

“那么,瞿昙!没有‘我’吗?”婆蹉族出家外道继续追问。

佛陀还是以沉默回应。

这样再问、三问,佛陀都是以沉默回应。

那位婆蹉族出家外道心想,他已经连续问了三次佛陀都不回答,继续留下来也没意思,便起身离开了。

这时,站在佛陀后面担任侍者的尊者阿难,感到很不解地问佛陀:

“世尊!为什么您都不回答他呢?这样岂不是让他误以为您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而成为邪见吗?”

佛陀回答尊者阿难说:“如果我回答他‘有我’,这不是和那些执于‘常见’的沙门、婆罗门一样了吗?岂能和我‘一切法无我’的证知一致?

如果我回答他‘无我’,这不是和那些执于‘断见’的沙门、婆罗门一样了吗?徒增那位已经习惯执于‘有我’的婆蹉族出家外道的困惑,心想:先前我所赖以理解的‘有我’都不存在了。

之前执于“有我”常见的人,听了“无我”以后,如果还在“有我”的旧思惟中,以为有“我”可以断除,这样,又陷入了断见。如来超离了常见与断见两边的思惟范围,站在正中而不偏的如实立场说法,而说:“一切法都会败坏变化,所以是无常;败坏变化中又有其前后的接续性,所以是不断,一切都在不常不断中。一切的生起与存在,都有其因缘条件,如果因缘条件不存在了,就要败坏消逝了,所以,由于无明而有行,由于行而有识,由于识而有名色,由于名色而有六入处,由于六入处而有触,由于触而有受,由于受而有爱,由于爱而有取,由于取而有有,由于有而有生,由于生而有忧悲恼苦、纯大苦的聚集。反之,结果的灭除,也有其原因:当无明灭尽无余,行就灭了;行灭了,识就随着灭了;识灭了,名色就随着灭了;名色灭了,六入处就随着灭了;六入处灭了,触就随着灭了;触灭了,受就随着灭了;受灭了,爱就随着灭了,爱灭了,取就随着灭了;取灭了,有就随着灭了;有灭了,生就随着灭了,生灭了,所有的忧悲恼苦、纯大苦的聚集就随着灭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无「我」让心灵不受到伤害

人生在世,心灵常常受到伤害,伤心、伤感、伤痛经常折...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

行恶与修善

有学僧请示峻极禅师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极...

拥有财富的同时,不执著于财富

一个人若有福报,能获得多少财富都没有问题,因为财富...

身体并不是真正的我

身见,即执着自己的身体,一天到晚只在意这个身体,想...

寿昌无明禅师: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长,人生切莫逞豪强。 为王为宰为民卒,一...

忘了我,成了佛

自我作为一种存在,其最复杂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那座...

丢掉今世的一切牵挂

在《广论》中,将修法分为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这...

美丽王后的前世今生

由于无明和爱欲的缘故,众生四处地追求欲乐、爱乐。《...

心安处便是吾乡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

佛法为什么不灵

一个居士问:师父,佛经说念佛诵经可以消灾健康,为什...

真正的爱,在自己心间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八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

心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问: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水别再来了

从前有个人,赶了很远的路,又累又渴,正好看见一个木...

追求欲乐会带来哪些副作用

问: 许多世间人无时不刻在追求欲乐,这会带来什么副...

损人利己是表面现象,其实真相是什么

如果我们就未来的因果报应而言,会把自己的快乐凌驾在...

爱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梦事空花

【原文】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

心怀嫉妒,必定也反噬自己

一个人的幸福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他各方面因缘...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问: 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

大安法师谈母亲念佛及往生

2008年9月18日下午四时许,一位83岁高寿的优婆夷在东...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

孝心只需三分钟

去同事家玩时,同事正在打电话。只见他拿起电话,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