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2011/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靠佛法的慈航普渡。所谓“欲无痛苦须学佛,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人学佛的因缘虽然不一样,但是学佛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要依止四法修学,称为“四依止”。

(一)依法不依人:法是指真理;学佛应该以真理为依据,凡事按真理行事,人不足以为依,因为人的思想、见解互异,人有生老病死、去来迁流,而法(真理)则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学法求学,修法,所求所行的都是法。依靠法可以入道。关键是法。凡夫所说,若能契於正法,也应信受奉行。假令有人虽能显现如佛之相好,但所说不契正法,於其所说,也应舍离,万不可依靠。我们寻求善知识,不是看他是什么地位。这位是佛学权威,那位是佛教团体的首长。专去听这些头衔,这就是依人。应该不论这些。我们只是看他的法任何,是不是契理契机。《圆觉经》告诉我们,凡夫想要得成圣道,首须寻求正知正见的人。经云:“末法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怎么认清善知识呢?应从他的正知正见,而不是从别的条件来选择的……时下一些人喜欢到各个寺院走动、应酬,到头来终被人情包围,而不能选择真正的信仰,殊为可惜。因此佛陀明示要依法不依人,就是要我们依据佛陀的教法而求“信解行证”,不要因人的优劣而放弃信仰,或只做某一个寺院、某一个僧众的信徒,而置整个佛法于不顾。

(二)依智不依识:智指无漏的般若智慧,识是指有漏的分别意识。因为世相虚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分别、认识的现象,时刻都随着虚幻的世相而变化,所以以识来分别、认识世间的森罗万象、千差万别,毕竟不够彻底。在人的八识中,眼耳鼻舌身和阿赖耶识都没有问题,出生毛病的在於第六和第七识。第六识就是要分别,第七识就要执我。如果依第六识第七识当家作主,那就是忍贼作子。所以要依靠智慧。而无漏般若是本性上的大圆镜智,好比一面镜子,可以如实照见世间万象;又如光明朗照,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大智度论》说:“智乃本心照明之德,可与法性契合。学人宜定止妄识,策发真智。”所以学佛不仅要“依智不依识”,还要进一步“转识成智”,如此才不会被世间幻象所迷惑。

(三)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是使我们获得知识,帮助我们获证真理的方便,是一种假名,是用来诠释道理的工具,而非真理的本体。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樑,但也可能因为断章取义,或因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造成误解。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微妙甚深的佛法真理。所以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甚至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微妙的法门和真理,无法只靠文字来表现传达,所以学佛应该从义理上去了解佛法,而不应该在语言上推敲、计较、执着、否则造成文字障,只会与道相去日远。

(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宝积经》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分别,是名了义。”佛法有世俗谛与第一义谛之分。世俗谛是不究竟的方便法,第一义谛是究竟绝对的真理。方便法门是佛陀为适应众生的程度、根机而施设,我们不能把方便法当成究竟,最究竟的是与佛心相应,所以学佛应该依了义佛心,不依不了义之方便。

“四依止”是学佛应知的道理,并且要确实实行。《金刚经》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佛陀说种种法,是为了帮助众生找到自己的真如佛性,譬如以指头指我们见到月亮。所以修学佛法要能“因指见月”,千万不能执着指头,反遮蔽双目而见不到月亮,徒然空费宝贵光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行与工作互不抵触的

一般人对修行的认知、想象,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经、...

佛法的真实受用

佛法是觉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内心达到宁静,祥和、智慧...

达到什么境界才可以食肉饮酒行淫偷盗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

修行人的七圣财

有七种财富,是修行人最真实的福报。 第一,信,即信念...

星云大师《如何正心诚意》

人与人相处,总希望留给别人好的印象,让别人觉得我们...

这才是真正的皈依

今天来这里的人,有的想皈依三宝,有的想先了解一下佛...

不退心

过去有一个人,虽然没有人开示他,但因为受世事的折磨...

敬佛第一,怎样才算是敬佛

威仪门第一个就是敬佛,怎样敬佛?我怎么怎样做,才能...

佛法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我们来到寺院,信仰佛教,学习佛法,成为一位三宝弟子...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问: 弟子一发心诵《华严经》口就臭,不诵的时候,口就...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

超越虚妄的「我」

当深深静下来观的时候,确实发现我是虚妄的。就像我们...

远离一切苦难源头的方法

皈依佛法僧三宝有个好处,我们会得到如何远离一切苦难...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

念佛之功德殊胜

《印光法师文钞》原文: 十五一函接到,知徐老太病已大...

莲池大师答净土四十八问

问: 世人闻念佛念心,心净土净之语,因胶执内心,拂...

让家庭幸福的七秘诀

秘诀一:我们家都是坏人 一户人家有钱但经常吵架,苦...

良好的家教成就不世之才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所以能够功成名就,都要感谢有良好...

佛法对知识分子有什么帮助

问∶ 知识份子走近善知识、走进佛法有什么帮助吗? 慧...

圣严法师《忏悔》

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