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佛法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学诚法师  2012/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来到寺院,信仰佛教,学习佛法,成为一位三宝弟子,是可喜可贺的事。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家的时候,我们的生活都是在很多“习惯”中度过的。有很多生活的习惯是因为承袭传统形成的,也就是过去人怎么生活,现在人就怎么生活。因为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社会等等,都是这样习惯性地延续下来,我们也跟着这样做;甚至我们的思考方法,思惟模式,语言表达的方式也是这样的。这种习惯性的力量很大,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都是在这样一种习惯中度过的。我们上学,希望考得好成绩;毕业以后,希望找到好的工作,赚很多的钱,在社会上有比较高的地位,让自己的生活比较丰富等等,诸如此类的概念,不断地灌输给我们,久而久之人们也就接受了这样的一些观念。而我们自己的心力、思考思维的能力却越来越差,我们的思维也就越来越被外在的境界所左右了。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思维,其目的是要得到什么?世俗社会引导我们的就是希望得到刚才谈的那些内容。佛法告诉我们思考思维是要得到什么呢?它是要让我们积聚资粮,让我们解脱,让我们成佛。我们解脱什么呢?解脱无明,解脱烦恼,解脱内在的问题,解脱内心的障碍,然后广泛培植福德智慧的资粮,不断种植成佛的因,慢慢就会成佛。这是佛法引导我们思考和思维的结果,跟社会上面的人所谈的思考和思维是两个不同的结果。

其次,我们怎么来思考,怎么来思维,才能得到这些佛法的结果?思考、思维、观察等等,这些都是智慧的特点,智慧是以心来进行系统地、深入地思考与思维。我们内心要做到非常系统、深入、清净、正确思维佛法,需要专注的力量、禅定的力量。要获得专注、禅定、一心不乱的功夫,必须要靠戒律。戒的前提,就必须要有信心。所以说,佛法和世间法告诉我们用心的方法和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要做到两者的统一是很难的。我们在学佛法的过程中,只有学会不断地放弃社会上面种种不合理的观念、片面的思想、错误的认识,善于接受佛法清净的、正确的观念,这样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影响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然的话,我们一定会在世俗社会的生活、工作、思维的习惯体系当中循环,无法出离,烦恼障与所知障也就会越来越重。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过来,怎么办呢?这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环境来作保护。比如寺庙,就是一个很好的环境,这里有师法友清净和合增上的团体。到寺庙来,大家比较容易持戒,比较容易专注,比较容易发心,比较容易用功,比较容易开智慧。在家里面,在单位里面,就不容易,所以环境对我们精进用功办道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把佛法学的比较好了以后,才能慢慢一点一点去做事,才不会被染污。未学佛的人,一直都在染污中而不自知,他不知道自己在烦恼中,不知道痛苦的原因何在,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这就是未学佛之人的普遍状态。

我们认识了佛法,皈依了三宝,成为了佛教大家庭的一员以后,这条路何去何从,下一步怎么走,应该都要很清晰。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自己准备怎么做,怎么思考,因为只有经过你的认真思考抉择以后,才会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才能改变习惯。我们的思想如果没有经过认真地思考,没有做过明确地判断,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有意义,是因为我们的思考有意义。因为我们是通过自己的心思维到这样做有功德,那样做有过失,而去选择做与不做,有过失的要防范,有功德的要去多做。

我们的判断是根据什么标准呢?是根据世间法的标准还是根据佛法的标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再者,我们有没有这种能力去抉择,也是需要考虑的。社会上不学佛的人,内心中没有那种力量,不能判断孰是孰非。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培养和不断增长这种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这样的话,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楚,如何来认识自己生命的问题,如何来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的潜能,来创造更加幸福、快乐、美满的人生。这些问题,佛法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佛之后得重报转轻报

法会结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尽,虽然不及师父操...

林心如:星云大师教我学佛

林心如,相信大家对她都不陌生,她因饰演《还珠格格》...

学佛不是学习外貌

也许有人会问:我是牧民,我能学佛吗?我出身伊斯兰家...

各国学者说佛教

二十世纪的英国史学家韦尔思说:佛教的教义,由今研究...

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

问: 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 知义法师答: 这个...

学佛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学佛,不仅对来世一定有帮助,今生也会令自己有一种快...

学佛的三种目的

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报。 健...

星云大师《学佛要学吃亏》

一九四一年,我受具足戒时,得戒和尚若舜长老在教礼时...

念佛能洗掉犯戒过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有人认为:既然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录的犯戒的影...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 住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做父母的要以五事来对待儿女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

一切烦恼都会过去的

对许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似乎从...

弃儿的故事

从前有户人家,十分贫穷,生了个小男孩,实在养不起,...

解读印光大师的财富观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让内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

幸福真的无处不在

幸福,只是一杯水,淡然而无味,却极易获取,渴了的时...

贫女变皇后

过去,有一座名山 昼?山,由于山中有众多贤圣僧众隐...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

才发一念,池内便生莲花一朵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约...

佛教劝我们不杀生的四个意义

佛教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