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三季人的故事

2011/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上正直清明。后来渐渐地知道,其实很多事情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形下,是无法在当时说得清楚的;如果一定要想说清楚本身就是一个妄想,这一点末学在《三季人》的故事中,得到过一些小小的启发。

《三季人》的故事,据说是与孔子的某位弟子的传说有关:相传孔子的这位弟子,平日里最喜欢与人争论,一天他去拜访孔圣人的时候,在圣人家门口遇见一个穿着绿色衣裤的小童,小童拦住他问道:听说你的老师是孔圣人,那么你的学问应该挺好的,我现在想请教你一年有几个季节?回答出来了,我给你磕头,回答错了,你给我磕!

弟子想了一下说:四季。童子说:错了,三季!弟子就奇怪了:明明是四季,怎么到你这就三季了?正当两人争论不休之时,孔子出来了,然后童子对圣人说:圣人,你来评评理!一年到底有几季!圣人打量了一下童子:三季。童子高兴的要弟子磕头,然后走了。

弟子不解,遂问师父:师父,您教我们的时候都说是四季,为何今日却说三季呢?圣人回答说:你不见那童子不是人吗,它是一只蚱蜢变的,蚱蜢一年中只活春、夏、秋,它哪里知道冬天这个季节呢,你与它争论是没有结果的。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叩拜师父的教诲。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必与他人争执,每个人的境界不同,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如果能够理解一个故事的意思,想必就容易理解为何会有“贤人争罪,愚人争理”。

贤人内求心境,故而能够在内求中净化心灵。愚人外求事相,故而任是非名利玷污灵魂;争罪的人,心境越来越平和宁静;争理的人,心情越来越郁闷烦躁;久而久之,争理的人心烦气躁,从心生病。而争罪的人,心境清宁,身心愉悦。

贤人之贤,乃是明白天地之真理,宇宙之真相,知道“善恶有报如影随行”,明白“天地有司过之神”,不敢欺暗室无人。闻过而欣,欣则乐于改过,淡泊名利则不为名利所累,明白事实真相不因一人、一时不明而消亡。明白即使受不白之冤,必有己过在先,当下坦然喜乐接受。而愚人之愚,多为心中无量,为名利所累,如“三季人”本是自己有无知之处,却偏偏喜与人论高下,颠倒事实,正所谓“任己见昧理真”。

如果遇到“三季人”和“争理之人”,贤者实在是应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总是自己心不清宁才会遭遇这样的情景考验。应当如何面对呢?末学以为“忍”为当下第一功夫,《弟子规》说莫揭人短,不道人恶。唯有当下忍了,从内心里感恩忘怨真正做到“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接下来“退”为转境的第二要点,俗语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母三迁,为换境教子。君子贤者应当常亲近大德,效仿亲善师友,见贤思齐,《弟子规》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 过日少”。

贤人争罪,改过成圣,转迷为悟,转苦为乐。君子患无道,而不患清贫;愚人争理,昧心强求,福转为祸,乐变为苦。纵然璎珞满身,亦难逃愚痴之果。是求清净智慧,还是要名利衣冠?各有其志,无从勉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因为有贪心,所以才会上当受骗

来到极乐寺,都是有缘人,佛说缘起甚深甚深!为什么说...

谁主宰吉凶

一位修行僧来到施主家,见对方正用杨枝漱口,并把牛黄...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

莫把无常当恒常

佛讲过,不管是外器世界还是内情众生,都没有恒常的,...

别让这三种烦恼障碍?你

所谓意三者:嫉、恚、痴:十善业中身业我们说是:不杀...

毗舍阇鬼喻

从前,有两个毗舍阇鬼共同拥有一个竹篓、一根木杖和一...

数字是个魔术

数字会说话,数字是个魔术!现在已经到了数码的时代,...

妒火杀死亲生子

白泰官,清朝雍正年间有名的江南八大剑侠之一。 有一...

贼计状元才

有一位老婆婆,家境十分贫穷,仅有的财产就是一条毛毯...

严禁神通

目犍莲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他以神通第一着名。普...

你该生长在哪里

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到麦田里。花籽发茅了,抽出修...

剔除心中的杂草

小林觉得自己简直太倒霉了。大学毕业四五年了,眼瞅着...

有一个明心见性的善知识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们听古德说:修行是依法不依人。其实这句话我...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个很奇妙的格式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

昌臻法师法语

○ 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则。人生就是我们自...

海涛法师《修行随笔》

一 1.要我们着手去训练和净化心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能分心太多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

【推荐】诱人的菜名背后 都有一个残忍的故事

有一种花鲈鱼,耐热最久。汤锅里面正在加热的时候,它...

迦旃延-论议第一

和哥哥对台演讲 南印度阿槃提国的狝猴食村上,有一个...

传喜法师:放生命救佛性

我们今天要放生的这些众生,不仅要放它的肉身,主要是...

为人处事当宽厚缓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