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别让这三种烦恼障碍?你

静波法师  2019/0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别让这三种烦恼障碍?你

所谓“意三者:嫉、恚、痴”:十善业中身业我们说是:不杀、不盗、不淫;口业就是:不两舌、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那么意业又是什么呢?

“意业三类就是不嫉、不恚、不痴,其实嫉、恚、痴就是贪、瞋、痴。嫉是嫉妒。”

1、不嫉

有一位诗人曾经这样说:自己是一棵草,旁边也是一棵草,他恨不得旁边那棵草燃烧……大家想想看,如果旁边那棵草燃烧了,它这棵草是不是也要被烧?它好像从来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又如同一个人,他觉得另一个人什么都比自己好,后来神就同他说:“我现在满足你一个条件,但是对方是双倍的?”他就说:“我愿意自己没有一只眼睛!”结果对方的两只眼睛全瞎了!他没有一只眼睛,对方的双眼瞎了;对方的眼睛瞎了,他也瞎了,值得吗?为什么大家不能都拥有眼睛?

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江湖上,与其你死我活,不如大家都活!”大家都活多好啊?那叫双赢!所以嫉妒是最可怕的!

嫉妒,说实话,是人性最大的弱点!一位诗人这样感慨地说:嫉妒是肥胖的母鸡吗?什么叫肥胖的母鸡?母鸡肥了,它就不会下蛋了,知道吗?专注于一点,另外就被忽视!可能扯远了,但是这说明嫉妒是人性最大的弱点!

尤其是佛教徒,没有任何理由嫉妒!向佛菩萨学习!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其中就有“随喜功德”!什么叫“随喜功德”?人家做的好时,我们要赞叹,这就是随喜;当我们赞叹别人的时候,那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功德跟他的完全一样。如果人家做的好,而我们在那儿说风凉话,“那个家伙怎么怎么样……”,不但不障碍别人的优秀,而且对于自己是一种伤害!那是人性的弱点——贪瞋痴的内容,我们消化不了,结果就很悲惨。道理谁都懂,但是人性往往做不到!

嫉妒不容易被改变!因为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有狭隘、嫉妒的痕迹,所以在现实中可以看到嫉妒的可怕。在学佛的过程之中,也会看到有人嫉妒,比如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炫耀:我师父是谁……;我师父是某某高僧大德……;我师父比你师父更有名……;我师父是好几个寺院的方丈……而另个人说:我师父在国外哪……一个比一个能吹,一个比一个烦恼,事实上就是这样的现象,忽略了自己应有的信仰!“其实,我的师父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你自己认真学习,拥有慈悲和智慧,很快乐、很自在,所以不用去比“帽子”,要比信仰的内容!

2、不恚

“恚是瞋恨。”

瞋恨呢,佛教用什么来代表?毒蛇!瞋恨心非常可怕!嫉妒别人就会恨别人:“他怎么不倒霉呢?”就像一棵草一样,它希望另一棵草燃烧,如果另一棵草燃烧了,它这棵草也完了!所以瞋恨像毒蛇一样,咬人一口,肯定会置人于死地。佛教用慈悲对治自己或者他人的瞋恨!从而不再恨!不再消化不良!

3、不痴

“痴是不信因果,不知道缘起法。”

痴是愚昧,不相信因果,不知道缘起法。缘起法是什么?缘聚缘散而已!面对现实:得到了,不要得意;失去了,不要伤感!缘起,拥有的东西,必须准备向它再见!因为拥有只是过程,必然要缘聚缘散,所以它不是一个定法!当我们拥有的时候,得意什么呢?不需要得意;当我们失去的时候,不要伤感,因为条件不具足,或者缘已分散,是一种正常的事物发展的规律。你若能够认识到这缘起的深义,那么你就入道了!否则入不了道!虽然号称学佛,却是与学佛的内容没有关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静波法师文章列表

以什么来保护自心

一个久经百战的老将在沙场上跟敌人针锋相对的时候,他...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必带到心里来烦恼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

心怀嫉妒,必定也反噬自己

一个人的幸福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他各方面因缘...

达真堪布:有障碍都是在帮你消业

我们修行上有什么障碍,即刻可以修火施仪轨。刚才说的...

千万不能以嫉妒心来发恶愿

在修行过程中,自己的嫉妒心一定要注意,不管是对怨敌...

身处逆境巧作福田

处在逆境的时候也能够种植福田。这怎么种植呢?那我们...

障碍人们证悟佛法的是什么

有次,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讲授佛法时,大众中有五位在...

静波法师:透视方向,感受佛法真谛

学佛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也是一件艰难的事。当我们从...

天魔娆佛的故事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见他人布施,要起欢喜心

如果自己没有布施,见他人布施,要生起欢喜心。 如果我...

若年轻时就信佛,是否会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

问: 很多人认为,信仰只是为了寻找死后的归宿。若年...

国王与龙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

亡者有瑞相,能否判断已往生极乐

问: 我们这里有一座净土寺,成立了助念团,好多居士...

守摄诸根食知自节

久远以前,有五位沙门在波罗奈国的深山中隐居修行。这...

念佛人临命终时,该怎样面对病苦死亡

今天我们讲的是《临终切要》,《临终切要》呀,就是讲...

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脱轮回

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

念佛当心存敬畏,立早晚课,读经看论

人生世间,第一要亲近良师善友。有良师善友,便可归于...

与癌细胞「共存」

大提琴家夏恩患癌后,试图与疾病斗争,但感觉越来越糟...

修行的痛苦是有意义的

我们修行也很痛苦,要减少休闲的时间来听课,减少休闲...

皈依三宝获福无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园时,一日对比丘们开示:皈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