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守摄诸根食知自节

201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久远以前,有五位沙门在波罗奈国的深山中隐居修行。这座山地处偏僻,离城有四、五十里之远,比丘们每天到城里乞食,往往清晨出发,迟至傍晚才得以回山。由于两地往返,费时耗力,沙门们身心疲惫不堪,累得没有心思修习禅定,所以历经数年,皆未能得道证果。

佛陀悲悯他们如此辛苦修行,却为三餐所恼而不能成就道业,于是,变化成一位修道人前往探视,问道:‘各位道人们!你们隐居山中修行,会不会感到辛苦啊?’比丘回答:‘我们在深山中修行,距离城镇相当遥远,为了支撑这四大假合的身体不致饥饿,必须到城里乞食;每天往返,晨出暮归,非常疲累,实在没有时间和体力在道业上精进啊!’

修道人听了他们的心声,慈悲地说:‘修行求道之人,必须以持戒为根本,摄心用功为行持,鄙弃外形而追求真道,饮食只要足够支持身体所需,不必多求;应当收摄身心,修习止观,息灭妄想,才能得道证果。饮食方面,应当顺应自然,才能免除奔波之苦。’修道人又说:‘我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你们明日不要到城里乞食,就让我来供养吧!’五位比丘听了非常欢喜,于是就安下心来修行,不再为明日乞食的事情烦恼。

隔天中午,修道人送来了食物,待比丘们食用完毕,便为他们开示一段偈语:

‘比丘立戒,守摄诸根,食知自节,寤意令应;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学止观,无忘正智。

明哲守戒,内思正智,行道如应,自净除苦。’

说完后,即现光明庄严的佛身相,比丘们见了非常震惊与感动,于是更精进用功,思惟戒法,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

省思

饮食之欲为人之本能需求,即使是发心修行的行者,亦不能避免。然而,要如何拿捏得当,才能使身心调和、道业增长呢?《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饮食应当摄心取用,不生好恶,知所节度,知道这是为了精进道业、利益众生而用,如此方能调御身心,自在安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问: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答: 自责汝心...

妙莲老和尚《涂粪喻忏罪》

佛法中你犯了戒,有罪就要忏悔,忏悔才安乐。但是不可...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

佛源老和尚对发心受戒的弟子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诫

知客师父领几位新落发僧前来礼源公。 知客:师父,他们...

海涛法师《守五戒后的25位护戒善神》

《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

修药师法门为什么能让戒律清净

我们要明白两个问题,这样子对第五大愿就更容易理解。...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学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脱之道。学佛的着力点,...

经营生意就是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

学佛要实修实证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

放逸的祸害

过去,有一长者专门将牛乳熬煮成香醇味美的酥油出售,...

【推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圣严法师《冤家路窄》

「怨憎会苦」是佛所说的人生八种苦之一,意思就是冤家...

有病方知身是苦

有人说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难过,如果病了不痛,病也...

万法一幻丛,死生一幻场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

她是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远远看着就是一种力量

她们就像一尊静静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阴,静静地走过,...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

深秋多吃六大蔬菜

随着逐渐进入深秋,天气也转凉,早晚的温差开始变大,...

如法放生需要遵循的行为原则

放生是指解救处于生命危险和恐惧之中的众生,使它们免...

托彼名号,显我自性

从事相上来说,无量寿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发心与发愿是一回事吗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

与泥对话

一切美好都要付出代价。你的梦想越美丽,你需要承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