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障碍人们证悟佛法的是什么

嘎玛仁波切  2016/12/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障碍人们证悟佛法的是什么

有次,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讲授佛法时,大众中有五位在家信徒,其中一位坐着睡着了,第二位用手指刮地,第三位用手摇树,第四位仰头向天,只有第五位专心恭敬地听佛说法。阿难尊者看见他们不同的行为举止时,就请示佛陀:“世尊,你在说法时,为何这五人会有这种行为表现呢?”

佛陀说:“这是因为他们旧习难改的缘故。他们在过去世时,第一位是一只蛇,因为蛇总是卷曲着身子睡觉,所以才会在听法时睡觉;第二位是蚯蚓,习惯在地上抓土;第三位是猴子,眷念爬树;第四位是星象家,习惯仰观星宿;第五位专心听法的人则是学识丰富的婆罗门。”

佛陀接着说:“阿难!记住!人若想理解妙法,就必须专心听讲,可惜很多人却做不到。”

阿难再问:“世尊!障碍人们证悟佛法的是什么?”

佛陀说:“阿难!贪、瞋、痴如同燃烧的大火,障碍众生证悟佛法。”

贪婪的禀性是围绕着欲望产生的。它的表现在于喜爱追求更多而得不到满足,它总是追求舒适而排斥不适。它期望通过享乐而非吃苦的方式来获取满足,寻求眼耳鼻舌身与色声香味触相结合时,一切分别所喜爱的进而占有,摒弃认为不好的所有。由于贪的本性很容易演变出任性、虚荣、骄傲、狂妄、 贪婪进而不断地捏造谎言为自己增值加码。

嗔恚的特点是总心怀不满,带着“有色眼镜”和批判精神评头论足一切,所有事物的符合标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杆秤来衡量。很少有能入眼和合意的人与事,嗔恚心是极易挑剔的、易怒、易狂躁的。它存在于心里的状态有报复、仇恨、嫉妒、傲慢等等。

痴迷的禀性是由内心的混乱和杂念不定而演变的。这种习性经常是混混沌沌、麻木无所适从。它经常会衍生出内心不确定的困惑、怀疑、焦虑、愚痴等等。

对治习气与三毒的方法,佛陀教育我们,就是希望大家能清晰和如实地了解事物。无论我们看见什么、听见什么、闻到什么、品尝或是触碰到什么,内心的觉知就是自然不随顺自己的分别与偏好,内心中不要对外境的色声香味触去添油加醋。

我们只有让内心时刻保持觉知,心念就不会被外在所愚弄。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要仔细思维,一切都是无常的证明,一切都是可以拿来修心的对境。这样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引诱我们的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打坐时怎样克服障碍

问: 在打坐时,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这些...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

原文: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则安乐无量,近来兵...

权力和金钱,这两个东西困住了自己

我年纪大了,直话直讲,我认为现在的教育出问题,不在...

被贪欲的念头所系缚

过去,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摩诃迦旃延尊者住在...

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就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

有些人遇到障碍时,为何三宝没有出现

佛在世的时候在舍卫国,有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这个儿...

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体孱弱, 当息心...

得失坦然,进退淡然

得失坦然,进退淡然是我们共同的人生追求。 坦然是一种...

读诵哪一部佛经最好

下一篇叫至诚持经。就是志诚的读诵经典,汝问何经最好...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

药王药上菩萨因尝药而开悟

第三段就正式讲到他破妄显真,看到药的总相。看第三段...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此存心厚薄之分...

怀一颗平常心人生就会快乐

顺其自然即是修德 活在世上,常讲要修德。什么叫修德?...

圣严法师《逢凶化吉》

在发生911恐怖事件后,大家都希望我不要去美国了。 我...

菩萨十八根本戒之谤弃大乘

《集颂》:诽谤大乘菩萨藏,背舍佛说深广法。说像似法...

快乐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

【推荐】莫以善小而不为

母亲最近身体不适,我便请了假陪她去看大夫。公交车上...

修行要经多长时间才能圆满

凡位菩萨的观照,第一个阶位是胜解行地。这个胜解行地...

明贤法师的修行因缘

我追随了一个大众很少了解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鄙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