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证严法师:学佛

证严法师  2011/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者,最重要是培养慈悲心。若是失去了慈悲心,就失去佛教的精神。

学佛的人应正视“生” “死”,把握做人的机会,做好人间事,则家庭和乐,社会安宁,人和地吉,免除天灾人祸,达到消灾延寿、福禄绵长的境界。

学佛就是学得心灵上常保欢喜自在,要得欢喜自在,必须行为无过失,要行为无过失就必须时常反省自己,设若能反省自己而无过失,既解脱又自在。

信佛而不去学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学佛,就不能算是佛教徒。学佛就是要学得象佛一样,在未成佛之前,我们称之为众生;如能学佛的修养,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认清自己,体会宇宙的真理实相,如此就是学佛、像佛。

端正自我的见解,需先用正确的理智、思想来透视人生无常,不管是贫、是富,也不管人间物质的贵贱增减,皆会觉得安然自在,没有得失的心理,这就是“学佛的正见解观”。

每个人在过年前,总会把屋子内外整理、粉刷得焕然一新。学佛的人,心也要日日都像过年一样,除旧布新。做人也要时时刻刻把坏的淘汰掉,让自己每天心地清新洁净。

人生就因有遗缺不足的憾事,才会造业、犯错,终致一失足成千古恨。学佛的人,就是希望脱离这遗憾的人生,修学圆满美好心境,净化的心灵,这才能得到真正学佛圆满的人格。

佛教中谈因果福报,并非有钱才能造福,唯时时能以一份亲切的爱心去关怀别人,多念佛心、多观照自己、照顾别人,这份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佛、耶稣都是为救人而来到人间,做为我们的榜样,既然为救人而来,就必须面对人生去克服很多的苦难,现出生命的光辉才是真正宗教教育之人生;人生如能探出自我的本性与天职,自然做任何事都觉得轻松而无怨言。

心与性是同样的,于佛心称为“性”,于人叫做“心”。比如,一杯白开水,它叫“水”,加上茶叶,它叫“茶”,加上咖啡,它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佛教徒口头常言功德无量。实乃对该作、该行的从不计较,无量的作,即时的作,不求回报,方为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是功德无量。

学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烦恼,以及别人的不悦与刻意伤害。学佛所注重的是实行,不只是学问,还要身体力行。逃避责任,寻求一生的清闲,就无法延续长久的慧命。

用心一定要专,选择必定要正:若朝三暮四,时时从头开始,则永远停留在第一步而跨不出另一步。

学佛是为众生而学佛,做人是为工作而做人。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够有一份功能为人付出,这才是最幸福的人生。学佛是要和睦人间、和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学佛。

年轻佛子时常耽于文字般若之中,若能以所学的文字功能来应用于实相般若,以口中呼出千眼,以行动引出千手,事理圆融,方是学佛真谛。

还未学佛以前,我们经常被“渴爱”所役使,心里老是有欠缺的感觉,纵使一时间好像捕捉到了什么,却总是无法安定落实。这就好像在干旱的沙漠里洒上一滴水那般,仍旧干燥如初,起不了丝毫滋润的作用。如今我们有幸学佛了,就要少欲知足,放下对周遭物欲的执迷,而常怀感恩之心,积极的节省有用的时间和精力,充实自己的良能与学养,朝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正路前进。

学佛者一定要圆融人事道理,联系人与人的情谊,化解是非冲突。善意掩盖他人的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不评论他人长短,这样的人生一定是可敬又可爱。学佛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即作什么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本身就处在人间。

佛弟子听法后,要从日常生活身体力行,谓之“受法”。

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的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转灭吾人心中的明灯。

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以平等心看人生,修养到看见任何人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学佛最初要先建立信心和信仰,要先知道为什么要信佛?佛究竟是什么意义?何以要多听经?经中内涵教育是什么?这是初人佛门,应先探讨的基础条件。

学佛一定要从最基本、我们做得到的工作做起,不要放纵时机,功德是时间累积起来的,路是愈早走愈快到达,德是愈早修愈早完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

科技白领忙工作不忘学佛

佛教在线台湾讯 几乎总是踩着夜色踏上回家的路,在台...

楼宇烈:明星信佛最根本的虔诚,还是要担当社会的责任

楼宇烈老先生刚过了80岁生日不久。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

佛法是种活法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开示一下。我们学佛修行,不...

达真堪布:学佛后每天都要做什么事情

问: 学习佛法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达真堪布答...

达真堪布:如何让父母学佛修行

问: 父母不在身边,怎样让他们学佛修行? 达真堪布答...

44位博士谈佛教

1、复旦大学常德博士: 有时一看周围之人那种根本不懂...

学佛必须以戒律为基础

戒律是佛教徒的行为规范。戒是防非,也就是禁止作恶的...

学佛就是把心顾好

假使心没有顾好,任它自赞毁他,就会堕三恶趣中。什么...

人生只有使用权

我常说「人生只有使用权」。 当付出时就会得到欢喜,...

毕业证书不代表一切

中国话很有意思,比如:「你怎么看不起我?」我常想为...

证严法师:在生命的白纸上

△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 有...

求地藏菩萨却「事与愿违」的背后

我们都是佛弟子,皈依三宝了,我们对佛法有没有疑心?...

五大心咒专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术

叱陀你、阿迦啰、蜜唎柱、般唎怛啰耶、儜揭唎。 这五句...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

静波法师《轮回与解脱》

关于轮回与解脱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即便是...

千万不要犯诽谤净土法门的罪业

现在有些凡夫说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极乐世界,大概...

常做这五件事,就会消耗掉福气

从一个人的行为上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福之人。常做...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

不要小看自己

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长者每日供佛、供僧;近五...

名字会对人有很大影响吗

名字,是陪伴人一生的称号。作为一个人的标志,每个人...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佛言: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