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念珠有哪些意义

2012/04/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之随身法具。 又称数珠、珠数、诵珠、咒珠、佛珠。其梵文原语凡有四:

(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数珠。

(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珠鬘之义。

(三)japa-ma^la^,念诵鬘之义。

(四)aksa-su^tra,意译为珠之贯线。

“念珠”的种类,就质料而言:有菩提子珠、金刚子珠、莲华子珠、金珠、银珠、铜珠、铢珠、水精(晶)珠、木患子珠、香木珠、瑜石珠、真珠珠、珊瑚珠、砗渠珠、帝释子珠、螺旋珠、牙珠、赤珠、诸摩尼珠、薏苡珠、草子珠、活儿子珠、阿嘘阿啰阿叉珠、锡珠、琉璃珠、商佉珠、种种杂宝珠。--以上是依据陀罗尼集经第二作数珠法相品、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第九、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苏悉地羯啰经卷中供养次第法品、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除障分品等经所举述。诸经所说,品质数目不等。

又据金安一居士密宗辑要一书、及师范大学教授闻汝贤有关修密之释疑一文举述,有“水晶珠、菩提子珠、珊瑚珠、人头骨珠、凤眼菩提子珠、琥珀珠”。

就数目而言:据木患子经说有一百八颗珠。陀罗尼经说有一百八颗珠、五十四颗珠、四十二颗珠、二十一颗珠。数珠功德经说有一百八颗珠、五十四颗珠、二十七颗珠、十四颗珠。金刚顶瑜伽念诵经说有上品一千八十颗珠。最胜一百八颗珠、中品五十四颗珠、下品二十七颗珠。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说上品一百八颗珠、中品五十四颗珠、下品二十七颗珠。“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说上品一百八颗珠、中品五十四颗珠、下品二十七颗珠、最上品一千八十颗珠。”

珠数的意义,通常都认为珠数以一百零八颗为基数;将一百零八减半则为五十四、五十四减半则为二十七,二十七减半则为一十四。又将一百零八以十倍之,则为一千零八十。一般认为这一说法,颇有道理。至如四十二与二十一之数,想必也有说辞。

晚近以来,对于那些珠数、都已演绎出了一些诠释。那些道理虽然没有典据可明,但仍然被传述着。那些诠释是:一百八颗,意味着证成百八三昧、断除百八烦恼之意义。一千八十颗,意味着百八三昧各具百八三昧 之意义。另有一说是:意味着金刚界一百八尊,各具一百八尊之意义。五十四颗,意味着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四善根,--因地之五十四位。四十二颗,意味着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二位。二十七颗,意味着十八学人及九无学。二十一颗,意味着十地、十波罗蜜、及佛果之二十一位。十四颗意味着观音菩萨之十四无畏。

“念珠”的用途及功德:木患子经略说:“若欲减除烦恼障报障等,当线贯木患子一百八颗,常自随带。若行若坐若卧,恒使一心,捏珠称念,佛法僧名。……若能满于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命终当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行安乐。若复能满一百万遍,当得断除百八结业,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之根,获无上果。”(译自日文版望月佛教大辞典)

陀罗尼集经第二作数珠法相品略说:“行者若持此诸宝数珠,诵经持咒念佛,当能满足十种波罗蜜之功德,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译自日文望月佛教大辞典)

又数珠功德经说:“若有人手持数珠,虽不念诵佛名及陀罗尼者,此人亦获福无量。”

金刚顶念珠经偈云:“若安顶髻净无间,由戴顶上减四重,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

又一字顶轮仪说:“若用嚂字真言,加持数珠七遍,用持课时,一遍成千遍。”

再者;随“念珠”的种类不同,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之差异。据陀罗尼集经说,以水精珠,最为第一。摄真实经卷下建立道场发愿品说:香木珠获一分福,瑜石珠铜珠铁珠二分,水精珠真一俱胝分,莲华子珠金刚子珠二俱胝分。杂宝珠(众宝珠)及菩提子珠最为珠胜,能获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分福德。又据守护经说,菩提子珠及种种和合之珠,最为殊胜。又据数珠功德经及瑜伽念珠经说:菩提子珠最为殊胜。

再者:根据“密宗”三部五部法之不同,其所用之念珠,随有差异。据苏悉地羯啰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观音部(莲华部)用莲华子珠,金刚部用噜梛啰叉子珠。又据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宝部用金等诸宝珠,莲华部用莲花子珠,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又时人金安一所著密宗辑要及师大教授闻汝贤“修密释疑”一文说: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及观音法用水晶珠,修怀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修诛法及一切法用人头骨珠,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佩带“念珠”,可以提醒道念。佩带“念珠”,可以庄严威仪。持用“念珠”,可以记取念诵数目,不使功夫减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放生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佛性相同。放生是要我们在生活中以慈悲心去...

布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布施,就是指将财物、身体、智慧、佛法等等施与他人,...

不孝父母,学佛一切皆无意义

想想父母未生我们以前,我们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活动的功德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

回向的意义

回向,又作回向、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功德,回...

佛教教旗的缘起与象征意义

目前我们在许多寺院的法会上看到的佛教教旗,是美籍波...

居士可以带念佛珠吗

问: 为何要带念佛珠?居士可以带念佛珠吗? 传喜法师...

海涛法师《放生的真实意义》

我们今天要做好事,好事,就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佛教给...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佛学常见辞汇(十画)

【乘】 运载之义,是譬喻佛法如渡船,能把众生从生死...

佛教的真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

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无几呢

或问参禅得悟者相望于册,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闻也?...

驾驭愤怒

从前有位富有的妇人,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

阿弥陀佛略传

阿弥陀佛于未成佛前,在过去无量劫中,为妙喜国的国王...

提婆达多的妙行方便

一天,比丘们齐聚一堂,同声赞叹佛陀大慈大悲,即使提...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

【推荐】当遇到逆缘时,要观照两件事情

菩萨要善调自己的瞋心,因为瞋心的活动,对众生的伤害...

把贫穷卖掉

富贵是人人所希望求到的,贫穷是人人所厌恶的,假若贫...

李炳南老居士《当生成就之佛法》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 一、人生逆境多 那...

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原文: 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成就佛陀的20种习惯与风格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就佛,或者看一个人之所以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