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济群法师:三皈依的利益

济群法师  2011/07/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学佛者也讲究利益吗?事实上,学佛并非排斥利益,只是不执著利益,以无所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

但不执著利益,并不影响应得的利益。事实上,学佛本身有大利益:一是暂时利益,即人天福报;一是究竟利益,即成佛。《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等大乘典籍中,都有相当篇幅论及学佛利益。尤其是《华严经》中,对于学佛和发心功德的叙述,辽阔壮观,震撼人心。当然,对这一切不能有丝毫执著之心。因为执著的心是有限的,所容纳的功德自然也极为有限。

关于皈依的利益,可以简单归纳为八点:

一、入佛子数

当我们对三宝生起完全的依赖、信服、追随之心,经由如法的皈依仪式获得佛法传承,便成为正式的三宝弟子。所以,皈依是区分是否佛弟子的准绳。

皈依的关键在于宣誓三皈,即尽形寿以佛、法、僧三宝作为究竟皈依处。正是这种承诺,使我们获得了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由佛陀和历代祖师代代传递的皈依体。从理论上说,皈依,便获得了正式修学佛法的许可,有资格修学任何经论。但要注意的是,佛法修学需要次第,若不遵循相应次第,极易走入误区。而对于甚深法义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师长的传授,否则在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有些宗派强调经论必须在师长传授或开许后方可修学。从修学效果而言,确实有相当道理。

此外,皈依体还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是我们行进于漫漫修行路的有力后盾。守护皈依体,也就是守护了我们作为佛弟子的资格。一但退失皈依,就像因违规而被判出局的参赛运动员,即使再努力,也无法获得任何成就。

二、诸戒之本

戒为正顺解脱之本,亦为无上菩提之本。但所有戒律的受持奉行,都是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无论是受持五戒、八戒,还是沙弥戒,都是通过皈依,通过对三宝的宣誓来纳受戒体。我们对戒的信仰,关键取决于对三宝的信仰。若对三宝不具信心,就不会以纯粹的求解脱之心受戒,即使因为种种原因而受戒,也难以认真持戒,守护不失。

其实,不仅是戒律,一切法门的修行都未离开对三宝的信心。无论是出离心、菩提心的生起,还是持戒修定、深信因果、了知无常,莫不如此。可以说,对三宝的信心达到什么程度,对佛法的实践就会达到什么程度。如果不是坚信修行能成就解脱,能够一丝不苟地依教奉行吗?尤其当习气与修行发生冲突时,若没有完全的信仰,又靠什么来抵挡习气干扰,坚定修行步伐呢?

唯有对三宝具足决定信心,才会依循佛陀教诲身体力行,真履实践。所以,皈依三宝不仅是诸戒之本,也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根本。

三、减灭诸障

皈依三宝,能帮助我们灭除一切罪业。无尽的生命延续中,我们曾造作无边罪业,唯有至心忏悔方能消除。在《菩提道次第论》中,将忏悔力量总结为追悔力、依止力、对治力、遮止力四种。其中,依止力便是依止三宝之力化解业障,离诸困厄。

《增一阿含经》云:有忉利天子五衰相现,当生猪中,愁忧之声,闻于天帝,天帝闻之唤来告曰:“汝可三归,即时如教,便免生猪。”三自归已,生长者家,还得出家,成于无学。

可见,至心皈依三宝,依三宝加持,便能减灭诸障,而得解脱。

四、集广大福

三宝为世间最大福田。福报由耕耘而来,就像农民想要秋天收获,必须春天播种。同样,我们想获得福报,也应悉心培植。福田有三,分别是悲田、敬田、恩田。对有恩于己者,知恩报恩;对贫穷苦难者,尽力帮助;对佛法僧三宝,虔诚礼敬。

三宝是生命的巨大宝藏,蕴涵着无量功德智慧。皈依三宝,将有源源不断的福报等待我们开采、挖掘。正如《摄波罗蜜多论》所云:“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犹狭,如大海水藏,瓢所不能量。”如果皈依福报有形相的话,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都无法容纳。因为皈依所获之福是无限的,这种无限超越我们的思维,无法以语言确切表达。

关于皈依功德之超胜,《稀有校量功德经》亦云:“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尊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香华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譬喻言辞所不能知及。”

可见,皈依三宝、忆念三宝能获得无量无边的福德。

五、不堕恶趣

佛法认为,生命于六道轮转不息。其中,恶道之苦极为恐怖。经常思维恶趣苦,能激发猛利皈依之心。若将三宝视为生命唯一归宿,承其加被,将不堕恶道。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云:“诚心归命佛,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佛心常忆念。诚心归命法,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法力常加持。诚心归命僧,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僧威常覆护。”

《法句譬喻经》中则有这样的记载: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终当生陶家受驴胎。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驰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归命佛、法、僧众。未起之间其命忽终,便入驴母胎中。时驴走,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赞善哉!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佛为说偈,令帝释闻之。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遵寂灭之行,得须陀洹道。

当我们临命终时,影响生命走向的,是往昔所造诸业,更是临终的善、不善念。若皈投三宝的意愿非常强烈,其他念头就没有机会影响我们。反之,业力现前,挣扎于临终的身心痛苦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堕落恶道。所以说,并不是简单皈依一下就能保证我们不落恶道,关键是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属感,由这种强大意愿形成的力量,才能推动我们远离恶道,投生善趣,乃至往生极乐。

六、人与非人不能为灾

皈依三宝,安住于三宝慈光加持之下,有如获得最有效的护身符,最坚实的铠甲,能使我们的生活、修行平安顺遂。无论是周围的人,还是非人等其他鬼神,都无法伤害我们。所谓伤害,既有意外事故等外在磨难,也有心理障碍等内在恐惧。皈依之后,仰仗三宝力量,既能使我们远离危难袭击,更能使我们内心安乐,远离颠倒妄想。因为三宝代表着世、出世间最为强大的力量,即使世间充满惊涛骇浪,狂风暴雨,我们仍能于三宝构建的宁静港湾中安身立命,无惧任何灾难。

《大毗婆沙论》云:谓为受已信敬三宝,诸天善神必拥护,不令横死、不遭病难,不堕恶趣、得生天人中。

此外,《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更记载有三十六守护受三皈者的善神,经云:“受三归者,有三十六位护归善神,日夜保护一切吉祥。”这些善神受四王天王派遣,专门护持受三皈者,同时,更有万亿恒河沙数的鬼神,为其眷属,轮番护持。当然,必须是如法的三宝弟子,才能享此殊荣。

七、随愿皆成

所谓随愿皆成,非指所有人的所有愿望,而是美好善良、自利利他的愿望。对于这些正当愿望,真切祈求三宝加持,皆能心想事成。包括我们在做事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碍,同样可以祈请三宝加被、护持。

我们能否在世间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福报。而三宝为无上福田,若我们的心恒常与三宝相应,便能念念成就无量福德、消除无量业障,所愿自然容易成就。具足内在福报,辅以三宝加持,便能随愿皆成。

八、速得成佛

对三宝的真切信仰,将使我们生生世世有缘常随三宝左右,精进闻法修行。皈依三宝的实质,乃通过外在三宝而认识生命内在本具的三宝品质。由认识、熟悉三宝品质而速得成佛。皈依法门,可深可浅,深不见底。全身心皈投于三宝怀抱,在三宝引领下迅速积累资粮,圆满福德、智慧,正是快速成就佛道的捷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一声阿弥陀佛,唯佛与佛能究尽

【原文】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持楞严咒: 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生善、...

附体这种东西,赶紧念佛把他送走

这个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让其他的东西附...

正法、像法、末法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

文殊菩萨八字最胜威德心咒

文殊八字最胜威德心陀罗尼: 唵 阿尾啰吽 佉左洛 一、...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从何而来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

散乱称名,皆已成佛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

佛像不是偶像

佛像,即佛陀造像,为住持三宝之一,象征佛宝。关于佛...

若年轻时就信佛,是否会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

问: 很多人认为,信仰只是为了寻找死后的归宿。若年...

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我们现有的生命体是五蕴和合而成,也是无明制造的一个...

【推荐】六道轮回中鬼道的种类

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还有鬼道众生,佛教里说的鬼与中...

微笑的人生最美

一位家境贫困的小女孩,虽没有华丽的衣服衬托,却以最...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在道场里面来行走之际呢,一...

莫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临终十念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吗

以这种顺从本愿而产生的愿望的力量,在临终具足十念。...

取财有六种非道,不可为之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善生经》中,对于取财有...

心随境转,心也跟着生灭

随着我们佛法修学时间的增长,我们整个修学的功夫也应...

虚空无为具足三个特性

在憨山大师的《百法》批注中,他的意思是说:第一个虚...

人心不正,太聪明反而害了自己

清朝的纪晓岚是大学士,他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