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猎人与老和尚

证严法师  2011/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戒”就是规矩,要预防非份的念头,不该有的观念不要产生,不该有的行为、不该说的话、不该做的事、心中不该留的念头,这些都要去除,才不会产生错误,伤害我们的心身。所以“戒”可以提醒、保护我们。

有的人却认为:何必要守戒?只要对自己有利,为了生活,有很多时候是没办法守戒的。所以,听了再多的法也依然故我,不肯奉行戒法。

从前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位和尚常常苦口婆心地在山村的树下讲经,村里的人忙的只顾去忙,而有空闲的人,一定会去树下听和尚讲经。其中,有一位年轻人也常坐在树下听老和尚说法。他听来听去,觉得老和尚说的莫非都是教人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应该要去做,所以,并不很用心听。

有一天,老和尚又说:“身、口、意三业要依戒而行,守好本份。有五种重要的戒律一定要守,这五种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这位年轻人听了,认为:“这怎么可能?要我不去打猎,那就无法生活了。而且我打猎,别人也没说我不对啊!要我守不杀戒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听了一半就走了。隔天早上他依然故我,背著一只枪上山去打猎了。

但是,直到近黄昏时,他都没有遇到一只山兔或山鼠,他很失望,心想:“为什么今天没有遇见猎物呢?”当他极度失望时,太阳也将近下山了。突然他听到草堆里有动静,仔细一看,原来在大树下的草丛里有一只鹿!

他看到那只鹿的角很漂亮,而且鹿很肥,鹿毛又有光泽。他很高兴,因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鹿,他赶紧摆好架势,对准鹿头要开枪。但是,那只鹿也眼睁睁地看著猎人,四眼相对,猎枪对准著鹿…,猎人和鹿对视很久却一直没有开枪。因为打猎的人有一个规矩:不能打已死的动物。

猎人注意看著鹿,但它却一动也不动,他想:“这只鹿是不是死了?为何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所以他就走过去看看,但是鹿还是丝毫没动。他很疑惑,再走近用脚踢那只鹿,鹿被踢了一下,立刻拔腿就跑,躲到草堆里,又跑到树后面去了。猎人也赶快追呀!追到树旁边时,突然看到老和尚坐在树下。

猎人看到老和尚就把枪放下,坐在老和尚旁边问说:“天色已暗,老和尚您为什么还坐在这里?”老和尚说:“我想死在这里。”猎人惊讶地问:“您好端端地,为什么想要死?”老和尚语意深长地说:“我讲经是希望大家能去恶从善,能够戒杀,守好规矩和本份。像你,听经这么久了,我说的话,你却不听,那我说了也没用。我说的话既然不能让人受用,那出家有什么用?既然不能达成教育的任务,那做人还有什么用呢?到不如死了算了。”

这位猎人听了既惭愧又感动,双手捂住脸,眼泪不断从手缝中流下来。他哭著说:“老和尚,我一直不知道您这么用心良苦,我不知道您这么关心我们,实在很对不起您。”

他哭得很大声,很激动,拿起枪往树干用力地打,因此树皮被打落,枪也被打断了。他双手紧握住已毁的枪,甚至用手打树,打得手都流血了,然后放下枪杆,跪在老和尚面前说:“我以前错误的人生就像这支枪一样完全断了,从今天起,我要用心血改掉我过去的错误,请老和尚收我为徒弟。从此我要好守规矩和戒律。”

老和尚很高兴,牵起他说:“做人要守本份、守规戒,才不会造成人生的错误;知过必改就是好人。”于是两人就下山了。猎人果真跟著老和尚出家了,后来成为一位很成功的戒师,严守戒律,讲经时绝不离戒法。因为他认为“戒”才是真正修行人的方针,也是人类普遍需要接受的教育。

戒就是规矩,戒就是教法,所以,学佛若不能好好守持规矩,守好本份,那就谈不上修行了。而戒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戒”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不能离开的心念。大家要时时用心,心不离戒,戒不离生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不伤虫蚁、使虫蚁远离的妙法

接手书,备悉。汝所附问之事,实为贵地沐佛法之渐。 以...

戒律与道风建设

戒律,是多数佛子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相信也有不少出家...

九缘皆具,方成不可悔之大妄语

《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

沙弥的十戒

沙弥的生活轨范,共有十条守则,名为沙弥十戒,是从五...

戒律中为何反对饮酒

佛教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

达摩祖师《一心戒文》

一、于自性灵妙常住法中,不生断灭之见,名不杀生。 二...

戒是一切善法之阶梯

佛涅槃前,阿难尊者问佛:佛灭度后,以谁为师?佛告阿...

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成功

阿来是个16岁男孩,暑假快到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

四法供养为最上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

因《楞严经》开悟的六位大禅师

1、唐玄沙师备禅师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玄沙备...

家庭助念,让姥姥那朵莲华盛开

二零一五年的春天,敬爱的姥爷逝去了。在四十九天内,...

出家人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

出家师父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在当今社会,这个问...

世人因财产遭殃的真是很多

大庄严经论说:有一次,佛和阿难在舍卫国的旷野中行走...

【推荐】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

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慈航法师是民国时人,他...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

这只野狐到底聪明在哪里

原文: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

做这四种善事会招致恶果

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做四种善事,...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我们要了解风水的根源是这颗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