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海涛法师《忍辱第一功德》

海涛法师  2010/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1.《成实论》云:「恶口骂辱,小人不堪,如石雨鸟。恶口骂詈,大人堪受,如华雨象。」

2.行者常观前人本末因缘,或于过去为我父母,养育我身,不避罪福,未曾报恩,何须起瞋!或为兄弟、妻子、眷属;或是圣人,昔为善友;凡情不识,何须加毁! 」

3.《摄大乘论》云:「由观五义,以除瞋恚:

一、观一切众生,不问于我有恩。

二、观一切众生恒念念灭,何人能损?何人被损?

三、观唯法无众生,有何能损及所损?

四、观一切众生皆自受苦,云何复欲加之以苦?

五、观一切众生皆是我子,云何于中欲生损害?由此五观,故能灭瞋。 」

4.《报恩经》云:「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而发于恶心。」

5.《成实论》云:「行慈心者,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

6.《遗教经》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7.如《大宝积经》云:「忍辱有十事:

一、不观于我及我所相,二、不念种姓,

三、破除憍慢,四、恶来不报,

五、观无常想,六、修于慈悲,

七、心不放逸,八、舍于饥渴、苦乐等事,

九、断除瞋恚,十、修习智慧。若人能成如是十事,当知是人能修于忍。 」

8.《月灯三昧经》云:「佛言:若有菩萨住于慈忍,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一、火不能烧,二、刀不能割,三、毒不能中,四、水不能漂,

五、为非人所护,六、得身相庄严,七、闭诸恶道,

八、随其所乐生于梵天,九、昼夜常安,十、其身不离喜乐。 」

9.《私呵三昧经》云:「佛言:忍有六事得一切智。何等为六?

一、得身力,二、得口力,

三、得意力,四、得神足力,

五、得道力,六、得慧力。 」

10.《六度集经》云:「复有四种忍辱具足智慧。何等为四?

一、于求法时忍他恶骂,

二、于求法时不避饥渴、寒热、风雨,

三、于求法时随顺和尚、阿闍梨行,

四、于求法时能忍空、无相、无愿。 」

11.《菩萨藏经》云:「夫忿恚者,速能损害百千大劫所集善根。若诸善根为瞋害已,复当经于百千大劫,方始勤苦修行圣道。若如是者,阿耨菩提极难可得。是故我当被忍辱铠,以坚固力,摧忿恚军。

12.舍利子!我今为汝广说其事。我念过去为大仙人,名修行处。时有恶魔,化作五百健骂丈夫,常寻逐我,兴诸恶骂。昼夜去来,行住坐卧,僧坊静室,聚落俗家,若在街巷、若空闲处,随我坐立,是诸化魔以麁恶言,毁骂诃责。满五百年,未曾休废。

13.舍利子!我自忆昔五百岁中,为诸魔罗之所诃毁,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兴慈救而用观察。 」

14.见人之过,口不得言。己身有恶,则应发露。

15.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得言。

16.布施不望彼报。若得人惠,毫发以上,皆当咒愿,惭愧奉受。

17.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18.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知内、外之教,其本均同。虽形有黑白,然立行无殊。若乖斯旨,便同鄙俗,何依内外?

20.佛为众生说法,断除无明暗惑。犹若良医,随疾授药。是名内教。天道无亲,唯仁是兴。是名外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海涛法师文章列表

这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么东西

我们的主见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净土五经圣言量,来自中...

了然法师《地藏菩萨本愿功德颂》

稽首地藏王 功德妙难量 慈心深逾海 愿力广无疆 昔为光...

海涛法师:读经和念经的功德一样吗

问: 请问读经和念经的功德一样吗? 海涛法师答: 基...

做种种功德都要回向往生西方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

袈裟的功德

袈裟,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因为法衣的颜色不正而...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阿弥陀经》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海涛法师《救命的功德》

自古以来,只要有新的国王,或新的领导者上任,通常他...

对人恭敬就是庄严自己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各位...

海涛法师《关于学佛与修行的问答》

1.修行的心态要注意什么? 答:修行不是找麻烦,而是...

上班赚钱跟修行,如何两个兼得

本来就要两个兼得,动机改变就好了,我们虽然去上班赚...

【推荐】十全十美的投资方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手头有一笔小钱儿,却不知道该...

拥有的东西越多也就越执著

有些东西,我们并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但却总是...

圣严法师:向佛菩萨祈祷有用吗

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

天人虽有暂时的快乐,但最终也要感受下堕之苦

《前行》的轮回过患中,已分别宣说了六道的痛苦。昨天...

究竟什么是「我」

当我们迷失觉悟本体之后,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系列的错误...

赞佛偈的因缘

久远劫前,娑婆世界的教主名弗沙佛。当时,释迦牟尼是...

【推荐】谦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

不屈不挠的意志使我们心想事成

柏克斯顿曾经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顽童,他的与众...

走出忧郁与痛苦的四个步骤

据说,过去有一位高僧在学法的时候曾经向他的师父请教...

佛号医病续命 让父亲起死回生

二〇一七年三月五日,我接到小弟的电话,说父亲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