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惟贤长老《建立信仰并学菩萨》

惟贤法师  2011/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建立信仰

你们参加法会做义工,你们都有信仰吗?对三宝有信仰,好得很!信仰首先要建立起来。《华严经》上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道源功德母是什么?道源,菩提道的源泉;功德母,功德的根本。这个“源泉”和“根本”必须要靠信。

信什么?信三种。

(一)信佛法僧三宝的功德

佛宝。佛是一个觉悟了的圣者,有大智慧、大福德,具大雄大力,是苦海中的导师,以觉悟为主,由迷转觉。

法宝。是佛的经典、教法,打个譬喻就像光明灯一样,黑暗中有光明灯照耀,就不会迷失方向。所以法宝一是讲真理,二是讲行,解行结合,解行相应。

华严三圣图中,佛在中间,右边是普贤菩萨,左边是文殊菩萨,这是很有寓意的。普贤菩萨代表行,文殊菩萨代表解,这就是代表法宝的两个意义“解”和“行”。法宝是指路明灯,指出的是一条光明正路。学佛,以佛为主,必须要解行相应。

僧宝。僧是和合众,怎样才能和合?实行戒律,止恶行善,以德为主。德,在佛法来讲,是以戒为主。学习僧宝、皈依僧宝,就是守戒,培养道德。

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很大,佛是苦海中的导师,法是长夜中的明灯,僧是众生的福田,所以必须要信仰三宝功德。

(二)信佛法真理

佛法讲缘起、性空,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讲一切法无我,这个真理伟大得很,广大精深。要相信这个真理,自己才有个目标,心胸才能够广大起来,提高修养,提高认识,才站得高看得远,才具备慧眼。所以一定要相信佛法的真理。缘起性空、唯识法相、一切法无我的真理,要相信,要研究,要学习。

(三)信因果

相信有因必有果,发菩提心,一定能成佛,要相信这个。因果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因果通于三世。有一首偈:

欲知过去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将来果

今生作者是

要知你过去怎么样,就看你现在得的什么果;要知你将来怎么样,就看你现在种的什么因。从现在到将来乃至于无穷的后世,都是因果相续。科学也讲因果,哲学也讲因果,但是那个不同于佛法的因果,它是讲人世间的。

佛法讲宇宙空间,一切生物、植物,都在因果范围之内。没有自然的果,没有偶然的果,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果的网复杂而有系统,不可思议。学佛就要注意种因,因一定要种好,种好了将来果就好。因有善的,有恶的,有染污的,有清净的。一定要种善因,种清净因,种无漏因。你对人善良、慈悲、宽厚,若经济能力强,就可以在物质上、力量上去帮助别人;若经济能力不强,哪怕在心地上起一念慈悲,能够安慰别人、同情别人,这一念的心地,都有很大的因在里头,都有很大的力量。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以上这三种信:信三宝的功德、信佛法真理、信因果,是学佛最基本的条件,首先要建立。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仰建立起来以后,有信就有解,解就是自己学习佛法真理有领受,再将之表现在行动上,能够依佛教而行,那么就会逐步有所证悟,有果。信、解、行、证是学佛、成佛的一条基本道路。

二、学菩萨

当今时代,我劝你们在三皈五戒的基础上来学菩萨。要发菩提心救度众生,为什么?因念众生苦而发菩提心,念地狱苦而发菩提心,念三界苦而发菩提心。

一般来讲,在行持里边,有上供下施,包含物质方面的上供下施和法方面的上供下施。

物质方面的上供就是以物质供养三宝、供养父母、供养师长,使父母、师长得到满足;下施就是对贫苦众生在物质方面进行帮助,给予施舍。

什么是法方面的上供下施呢?就是指法供养和法布施。法布施就是以佛法施予别人,并给讲说、讲解,解除别人的愚昧,破除心中的黑暗,给人智慧光明,这个布施比起财布施的功德来说,多得很!使众生有法身慧命,这种法布施的功德是不可限量的。

你看到贫穷的人,在财布施方面,给他一点钱财,给他点衣物,除此以外,以这个方便再给他讲一下法,讲一下因果,使他能够懂因果,懂真理,就是行法布施,那就解决了他未来的问题。财布施只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法布施是从眼前到未来,解决长远的问题。

法供养的内容就比较多,除了以“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这种物质供养佛以外,你能够如说修行,即依照佛说的来修行,就叫法供养。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讲了菩萨要修的七种法供养。

第一,如说修行供养。佛是怎样说的,你怎样行,包括五戒十善、八正道、四摄六度,你都依教奉行,这是一种法供养。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你能够利益众生,拔苦予乐,以悲心为主,使众生能够脱离痛苦,这个利益很宽广,能够行这个行也叫法供养。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你能够摄受众生走正道不走邪道,走善道不走恶道,这也叫法供养。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你不光自己受苦,还要发愿代众生受苦,使众生不再受这个苦,以自己一个人苦,拔除万人的痛苦,发这个广大心,也是法供养。

第五,勤修善根供养。清净身口意三业,亲近善法,勤修善法,行一切善,不管小善大善,你能够行善也是供养佛,也是法供养。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行菩萨道,不舍菩萨的事业,菩萨怎样做,你就怎样做。

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处处想到要成佛,要成佛就要度众生,处处要想到众生,就叫菩提心供养。

以上就是七种法供养。对于你们在家众来说,我劝你们好好学菩萨,发菩萨心。你们在法会中出力当义工,既是财供养,也是法供养,两样都有,功德很大。一方面自己出了力量,是财供养;另外把自己的身心献于佛教事业,是照佛所说的在修行,即如说修行供养,又是法供养。这很好啊,要坚持下去,好好努力。

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实际上真正来讲,若能够好好学佛,学菩萨,有佛菩萨的广大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一切都以这个心来对待,而且感化大家都能有这个心,那就和谐了。所以真正实现和谐,不是表面上一点制度就可以的,必须要从心做起。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不平,大地也不平,这是佛说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贤法师文章列表

穿越情绪的风暴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

讲话也是修行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

成刚法师临终开示:念佛没有巧路,靠我们老实

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

星云大师《如何与人相处》

人与人相处之道,看起来很难,但下列四点意见只要你做...

不要成为「佛教油子」

我们修学佛法,就要在实际中去做。否则,只在口头上说...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经文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

凡事推因验果,皆可论及过去与未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人爱拿自己的长处去揭别人的短...

剩茶叶的再利用

一般大家喝过的茶叶都倒掉了,而且隔夜茶又不能喝,所...

普陀山的不可思议

说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山上有前寺后寺,前寺...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时候,心还可以比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

敬佛不用烧纸钱

近来看见一些不明就里的居士或香客,手里拿着一大把冥...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

有一天,佛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

【推荐】婚姻的五面镜子

原则一:不是去要求,而是向内求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

祭祀

小村落里有一户人家,每天早晚都传出清朗的诵经声。主...

所有不幸都是自己的恶业所致

通过学习以温和的方式教诫断除我执,能了知:即生所遭...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

宣化上人:对学生的开示

今天学生们到台上来说自己读书的心得、处事的感想,虽...

如何消掉业障

消业障在佛法当中也算一个重要的科目,但是我们要有一...

佛陀的大孝

佛世时,有一外道为了利养,对三宝心怀嫉妒,而欲毁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