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净界法师  2015/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经文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的愿,摄受中下根机;这个「临终接引」第十九愿是为了上根机的人发的。我们先看第十八愿,请合掌: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好,这个愿太重要了,善导大师说:所有的四十八愿,以五愿为核心,这五愿当中,又以这个愿当愿王。因为有这个愿,使令净土法门当中,「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才能够成立,使令这个生死凡夫才能出离三界火宅。这个愿古德的批注很多,我们根据最有权威性的、解释第十八愿最有代表性的善导大师的批注来加以解释,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是出名的。他的第十八愿的解释分成三段,叫「机、行、益」,根机、修行跟利益。先看根机:

在「我」成「佛」以后,他的根机呢?「十方众生」,这以下修学的因果是摄受哪些人呢?是摄受十方众生。善导大师说:这十方众生是怎么解释呢?就是颠倒众生,就是我们一般还没有学佛这种颠倒众生,有时候造善、有时候造恶的,像空中的羽毛,他的内心完全不决定的,这个叫做「十方众生」。这样一个颠倒众生,就是这整个十八愿所摄受的根机,他也不是说一定要修行、当然他也不一定说是要造恶,他是看情况办事的。他的行、他的修行有三资粮,「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刚好是信愿行三资粮,善导大师说这个三资粮最重要的就是「至心信乐」,是往生的关键。

先看「至心」,这个「至心」就是真实不虚妄的心,他内心要非常的真实,没有任何的虚妄;这个「信乐」就是一种顺从归依的心;「至心信乐」简单的讲,善导大师说就是他修行的成败就只有四个字,就是「顺从本愿」,不要对本愿有所抗拒。看他后面文的意思就是说,你在念佛的时候,放下你的自我意识,完全顺从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好像说你这个人不存在一样,那种感觉就是这样,这个叫做「至心信乐」。你是一个造恶凡夫,你内心当中积聚很多的罪业也好;你是一个持戒的菩萨,你内心很多的善业也好:你把内心当中所有自我所累积的这些善恶业的思考,全部放下,一心的顺从本愿。

这个顺从本愿当中,善导大师说有两个标准,有他一个所信的决定跟能信的决定,所信之事决定跟能信之心决定。那他所信之事有三个,有三个事情要相信的:第一个「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什么叫做顺从本愿呢?对于事相上,你要生起三种信心:第一个、你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你相信你无始劫来阿赖耶识当中,累积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也就是说你修行当中你不是从零开始。我们诸位要知道,你是现在开始修行,但是你不是现在才有生命,你在修行之前,你已经很多很多的生命,而已经累积很多很多负面罪业的力量在你的心中,你是从这个角度开始修行的,你是从一个内心满是污泥状态的当中开始修行,才开始修行,你要相信这个事实,你不是在一张白纸当中开始修行,这张纸已经画得乱七八糟了,这个时候才开始修行。所以第一件事情是你要相信你是罪恶凡夫,这个你要相信。

第二个「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你已经在三界当中流转很多次了,无量次的流转。第三个「无有出离因缘」,你根本没有力量能够离开三界,你现在开始,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整天的拜佛、持戒、修止观,你就是不能离开三界,这个不是你要不要,而是你根本做不到。你要相信这三件事情,你相信你是业障凡夫、相信你已经流转太久了、第三个相信你没有出离之缘,这个是你要相信的三件事,你才能够顺从本愿的。

那么你相信三件事情,而生起三种的决定心:第一个「彼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佛力定得往生」。你要生起三种:第一个、你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法界当中的确存在四十八种力量,你要相信这件事情,这个是就着你心中对佛陀的信心。第二个、你对你自己要有信心,「无疑无虑」,你不能有任何的怀疑、不能有任何的忧虑。怎么说呢?你念佛的时候「哎呀,我业障深重、我福报不够」,不顺从本愿,你内心打妄想就是你抗拒本愿,抗拒本愿的结果当然阿弥陀佛不能救拔你,就不是至心信乐了。你在归依佛陀的时候,你不能说你业障深重、你也不能说你福报不够,为什么?因为你已经不存在了。

第三个「乘彼佛力决定得生」,你相信他一定有足够的力量救拔你,阿弥陀佛要救你绰绰有余,这个时候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叫做至心信乐、叫做顺从本愿。我希望大家把四十八愿的核心思想这个至心信乐抓到,你就知道你念佛的时候心地法门怎么下。当我们至心信乐,这是一个往生的关键,你内心当中把你的身心世界完全放下,你是造恶凡夫也好、你是造善也好,总而言之你在念佛的时候「顺从本愿」,你的心跟佛合为一体了。

合为一体当然产生很大的加持力,你要求什么呢?你不求人天、也不求二乘涅槃,你要求是什么样呢?「欲生我国」,我心中顺从本愿以后,我只有一个希望,愿生彼西方安乐国。以这种顺从本愿愿望的这种力量,在临终具足「十念」。在古德的批注当中,大部分的古德都说「这个十念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不过昙鸾大师的解释比较合理,他说「不一定要说是十念」,他在《往生论注》上说:临命终时,相续称念,业事成办,不局数目。临命终的时候你就是相续的称念就好了,直到你的净业成就,不要去管他的十念二十念。

你能够具足这三种资粮,假设「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当中「唯除」两个情况:第一个、有重罪的因缘,「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的重罪;还有邪见,「诽谤」大乘「正法」:这两个是简别的。

这个地方就说明,这个愿后来被历代的祖师公认为「往生的最低标准」,就是我们讲「临终的随念往生」。就是这个人他可能是造恶凡夫,临终的时候,他听到净土法门以后,他做一件事情,顺从本愿、欲生我国,然后相续称念佛号,结果就往生了,这个叫做随念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

【推荐】临命终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译

序 分 这一部经,是我从佛那里亲自听到的。当时,释迦...

念佛平时须相续

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大集经》中没有这句经文,这是以讹传讹吗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二十多年前在苏州灵岩...

生命如何才能活出意义与价值

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又由一天天组成,那么我们的生命究...

达摩大师皮囊歌

这皮囊,多窒碍,与我灵台为患害。随行逐步作机谋,左...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

学会做一个懂得体贴别人的人

人无论能力大小,懂得体贴别人的人就是最棒最好的人!...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

如何救度疾病的众生

问: 如何救度疾病的众生? 慧律法师答: 有两种角度...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问: 因为家里人反对,所以总是要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

家庭不和谐,应该要怎么做

问: 弟子的先生外遇时常吵闹,又结交酒肉好色的朋友...

茹素三天的省思

其实人生下来时,都有善良、无染、清净的本性。只因后...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什么是禅?禅是一种良好的状态,禅翻译成中文为正思维...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答: 要想解...

逆境时要积极豁达,多缘光明面

我们通常都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也希望人生一路充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