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圆瑛大师  2011/05/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提起精神,勇猛精进,期得一心不乱。一七未成,再继二七。本堂弥陀佛诞,连二七不断佛声。圆瑛亲自主七,每日开示,得益者多,工夫易进步。”

问二:“应发何心来念佛?”

答:“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念佛为成佛之因,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又念佛求生净土,即可圆证三不退,直趣菩提。故念佛为度众生之本。我今念佛求生净土,闻佛说法,证无生忍,可得三轮不可思议业。身轮现身,分身尘刹,随类行化。口轮说法,行四无碍辩,悉令闻解修证。意轮鉴机,知众生根性差别,随机施教,易度众生;应发上求下化之菩提心,不可专为一己求乐而发心也。”

问三:“修净土法门应具何种条件而得往生?”

答:“应具信、愿、行三种资粮。信必须深信,愿必须切愿,但求往生净土,不求人天福报。行必须力行,努力念佛,一心精进,行住坐卧,不离念佛。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念得心佛不相舍离,如是信、愿、行三种资粮具足,必得往生。”

问四:“‘极乐’、‘娑婆’为何有净、秽之差别?”

答:“心净土净,心秽土秽。极乐,由弥陀净愿,众生净业所感五清之净土。娑婆,我佛因地虽修净行,大悲心切,愿于五浊世,救度苦恼众生。此世界是众生同业所感五浊之秽,净秽无定,唯心所现,故古德云:娑婆心险,感陵谷之深;极乐心平,致宝地之如掌。”

问五:“念佛为何要回向?”

答:“念佛是行回向是愿,有行无愿不能到达目的地,不能离毕竟苦(二种生死),得究竟乐(菩提涅槃)。譬如驾一轮船,但开机器驾驶,而无指南针,方向不明,如何能到达西方?故必须行愿相应。”

问六:“《金刚经》云:‘若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而《净土经》处处皆见相好。此是何故?”

答:“大凡看经,对经中说性说相,约事约理,必须认清。不可执性废相,亦不可著事迷理。性不离相,理在事中,若见一切诸相非相者,离也,空也,能离虚妄相,即见如来真实相(此如来指法身如来,即相上云性也)又能空妄相,即显真性。色见声求,是著事相,偏于有边,故名邪道,不能见中道。真假圆融之如来净土诸经,不拨见相,是要人从相好即见实相法身如来(自性弥陀)。须善会,可断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圆瑛大师文章列表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气的后果吗

谁是你最大的敌人?如何解脱? 无事烦恼是你最大的敌人...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无论做消灾延寿还是荐亡的佛事,印祖别具慧眼,提倡:...

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问: 见性与见本体有什么区别?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

学佛后是否要放弃世间的人际关系和感情

问: 学佛后,是否需要尽量放弃世间的人际关系和感情...

达真堪布:为什么作恶多端的人还春风得意呢

问: 佛法不是讲因果报应吗,为什么有些人作恶多端还...

今生不要再错过念佛往生的大好机缘

问: 弟子是医院离休的医务人员,虽是护士专业,但是从...

怕犯戒,所以迟迟不敢受戒该怎么办

问: 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所以迟...

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吗

问: 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不能以通途法门的法理解释,...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

很难克服贪玩懈怠的习气,该怎么办

问: 自己虽然闻思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很难克服贪玩懈...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

如何达到正念真如,在《楞严经》提出了两个法门:第一...

拒绝血池的哀鸣

26岁那年,我断绝了肉食。 本人专业动物学,可对这三...

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

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经》言:我...

无法代替的五件事

圆悟克勤有一个得意的弟子叫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

只有净土法门,才能三根普被

有许多法,只是上根之人修起来合适,下根人就很困难了...

印光大师有关放生的开示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

大悲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

佛来到这个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

耆域的感叹

西晋末年曾有一位名叫耆域的天竺(印度)高僧来到中国...

千代野比丘尼的故事

千代野(1223-1298),又名千代能,日本镰仓中期最著...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