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达真堪布:忍辱有三种

达真堪布  2011/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忍辱可以分三种:他人邪行之安忍,求法苦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第一,他人邪行之安忍。作为修行人,有什么利益都要让给众生,有什么艰难困苦都要忍受。你和他无冤无仇,他却没有任何理由地责骂你、殴打你、羞辱你、诋毁你、欺骗你、伤害你、折磨你的时候,你不但不报复,甚至连心都不动,这叫他人邪行之安忍。

从世间的角度来看,这个要求是有点过分,但是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就不一样了。学佛修行就是转一个念,好与不好只是一个概念,主要是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利用它。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这些逆境、磨难是求之不得的。我们不是要成就吗?若是没有这些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么还?所造的业怎么消?修行就是了缘、了债、了生死,债要还,业要消。

第二,求法苦行之安忍。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磨难。没有魔不成佛,面对障碍、违缘,就是一个字:忍。要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精进修持佛法。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忍,也不影响修行,不影响成就,纵然失去生命也绝不舍弃佛法,这叫求法苦行之安忍。苦修不是必须要在山洞里,不是必须要没有吃、没有穿。在修行的过程中,你敢面对这些违缘障碍,能克服一切坎坷磨难,这就是苦修。

但是有的人不是这样的,不愿意面对困难,喜欢找借口逃避。在道场共修,别人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就起烦恼了,不愿意修了。这个时候你更应该精进!解脱、成佛是自己的事,为什么要找那么多理由呢?你是来学佛修行的,还是看别人脸色的?人都很难放下面子。这个面子就是魔,面子放不下,实际上就是“我”放不下。“我”如果放不下,就解脱不了。

面子是暂时的事,修行是永恒的事。要面子还是要修行?应该把修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为了面子,不能舍弃佛法;为了生命,不能舍弃佛法;为了暂时利益,更不能舍弃佛法。你舍弃了佛法就等于舍弃了解脱,舍弃了佛法就等于舍弃了永恒的快乐。

“为了修行,我们什么都可以舍弃!”有没有这样的决心?若是真有了,你才有资格学佛。如果没有这个决心,还装模作样地修行,有一天也会灰心退步的。

第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现在有的人,一说要背咒语、学法器,都开始害怕了。一看仪轨这么复杂,就不敢修了。“法门无量誓愿学”,都是要学的,应该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地精进。有信心:我会、我能!心不动摇:再难、再深、再高,也难不倒我!我能学会、我能修成、我能胜利!法义再深、境界再高,仪轨再复杂,我也要学、要修!无我、空性、大光明,对这些没有畏惧,没有恐怖。这种勇敢的心叫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佛法就像镜子,一定要照好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合格的法器。有这三种安忍,有这样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决心,才能成就。有一点违缘就开始怀疑了,有一点困难就想逃避了,这样修行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正见对于修行非常重要

学佛是为了追求解脱。那么,怎样才能解脱?解脱与正见...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

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

修行工作两不误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生活、工作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如...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佛遗教经》中讲: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关于...

慧律法师《修自宗,且莫毁谤他宗》

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

圣严法师《使得十二时》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

达真堪布:我执才是魔王波旬

什么是魔王波旬?所谓的魔王波旬就藏在我们的身上,藏...

不要把学佛当成止痛片

好多人学佛修行就像吃去痛片一样,不稳定,也不是持之...

变化之苦

变苦是六道轮回中的三大根本苦之一。比如说在人道中,...

达真堪布:忏悔时要具足四种对治力

忏悔业障的时候,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其中第二种是厌患...

梦参法师:不要评论僧过

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

父母生前,及时尽孝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人母者,十月怀胎、一...

《心经》对人的启示

《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

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

梦见延寿 左君履和,二家兄之内侄,左文襄公之曾孙也。...

宽容的故事

当时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

离喜爱无忧,一切无恐怖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

平时念佛与临终念佛的利益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

大安法师:往生是靠佛力还是靠自力

问: 临终往生完全是靠佛力,所以都说净土法门是他力...

万物皆可为师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