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

惟觉长老  2012/0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人的“生活”,一个是人的“生命”。人有了正智、净智,生活一定非常的踏实与丰富,生命也是无穷尽的。

我们要如何把“禅”的道理落实在生活里?首先,必须保持着“知足常乐”的态度。“知足常乐”听起来有点消极,功利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与竞争,会不会阻滞社会的进步?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人的形容词叫“敬业乐群”。

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当你找到一个工作以后,你所想的是要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所谓“这山望到那山高”,当你所想的就是这些的时候,你的烦恼就产生了。如果你能用另一个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我得到这个工作的机会。”自然你就会珍惜与尊重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用这种心态对待工作与工作的伙伴,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佛法上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报恩。报谁的恩?报父母、师长、社会和国家的恩。为什么?我们从出生到学业成就阶段都是仰赖父母的生育、养育与照顾;求学阶段师长给予我们指导与教诲,使我们有谋生的技能与知识;社会与国家给了我们工作和安定,如果没有这些人,我们的生活就会产生困难,事业就不能成就,这些人对我们都有直接与间接的帮助,我们能不感恩和报恩吗?

再者就是我们还要有“好事给他人”、“坏事给自己”的认识,什么是“好事给他人”?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员工及消费者等人,就不能成就“董事长”这个职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民与文武百官,就不能成就“总统”这个职务。个人的成就其实是大众所成就的,所以成就的果实应该与大众分享。什么是“坏事给自己”?当你碰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应该仔细地自我检讨失败的原因,并找出缺点加以改进,不要责怪或归罪给大众。这些道理弄懂了,我们的心就会定下来,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在忙中起了烦恼时的禅修

现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头的流浪汉,以及好逸恶劳...

【推荐】烦恼深重的凡夫往生后为何能得不退转

问: 被烦恼束缚的凡夫,恶业深重,烦恼也未断一丝一毫...

愚痴无知,实在苦恼

以前在印度有一间古寺,寺里住了一百多位修行者。邻近...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

证严法师:智慧与烦恼

智慧与烦恼就如天平的两端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

随顺世缘少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除烦恼》,讲了放下我执,精...

每天念经拜佛为何还是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修行的 外相当成修行本身而不自知。...

烦恼的产生与对治

烦恼是怎么产生的,产生了烦恼以后该怎么办?这是我们...

佛法宇宙观之六道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概念,接着上一次的三界,我...

杀蛇人的悲剧

印光大师在《放生杀生现报录戒杀放生各文合编序》一文...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

劝化更多的人来行善

有的人喜欢个人行善,然后好自己独吞善果。见别人行善...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

珍珠的精神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摊子上摆...

你为什么不快乐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幸福不...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

二十四节气食疗方

《立春养生法》 胆气足则百病无,多敲胆经最舒服。名春...

困难也许根本没你想得那么大

国王费迪南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

诚念观音圣号,助我顺利生产

《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自学佛以...

没有看到真相前,不要轻易地评论

没有看到事情的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地评论或评价;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