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

2012/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早期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绝不是培养“神童”。教育,不是简单的开发智力,还包括培养品德、塑造人格、养成习惯、认识社会、建立关系等等。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术,而是学会做人做事。

1、快乐和坚强

现代人活的好苦好累,所以保持快乐的心态是重要的。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能耿耿于怀,要能够迅速地从委屈中自我恢复,要善于调节沮丧和失落感,往积极的方面想。“快乐”包括的内涵太多,比如,懂得体谅他人才会快乐、懂得接受失败才会快乐、懂得付出不求回报才会快乐,等等。

心理承受能力很重要,“弱不禁风”怎么面对漫漫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受点打击就跳楼跳河?坚强的人,摔的头破血流依然勇敢地微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才能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把握人生的各种机遇。

2、独立和负责

独立首先当然意味着生活自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包办式生活,会使孩子产生依赖的性格。前面提到的退学“神童”魏某,他的衣服袜子都是妈妈帮忙洗。还有,以前曾经在网上看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参加夏令营的表现,中国孩子居然连找水喝、添减衣服这样简单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夏令营最大的感慨居然是“妈妈太重要了”!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他怎么可能去服务他人和社会?

独立还意味着孩子应该具有判断能力,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知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将来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旦做了决定,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总是责怪家长没有做这没有做那,而家长也愧疚地道歉。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负责的习惯,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实际上,当你发现很多事情之所以糟糕,都是自己造成的,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

3、专注和耐心

生活是很复杂的,又是很简单的。复杂的是,你总感觉一天到晚有那么多忙不完的事情;简单的是,你可以在某一时刻只专注于某一件事。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懒懒散散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但是,每做一件事,都全身心地投入,耐心加恒心,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

4、表达和交流

许多人肚子里很有墨水,但是就是吐不出来。学会表达,无论语言还是文字,就能够让别人理解你的思想。同时,还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思想,并且进行沟通。孩子如果觉得交流是一种享受,无论跟谁交流都能轻松自如,那么他的交际圈就会越来越大,他的未来与社会的相融性就会越来越强。

5、团结和合作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容易自私自利,但是人在社会中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必然要和别人相处。所以,要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鼓励孩子帮助别人,学会热情友好地交朋友,愿意与他人分享。当代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必须要合作才能共同发展的社会,所以,要通过游戏和生活实践让孩子建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乱发脾气是显示自己无能

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献扑满,我问孩子:「这些钱要做什么...

母亲的形象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

为利益而舍道德,人生必将埋下隐患

对大众来说,遵循道德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

育才之道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好佛后,便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

李炳南老居士《常礼举要》

(一)居家 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

儿女之贤善,多半在其母之熏陶化育

人生世间,数十年光阴瞬息即过,若或虚度,则欲再得此...

做人的七品

生而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生活就会与现实脱节,就...

好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子女

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者,更能...

12种帮助排出湿气的食物

出现这些状况,小心湿气上身: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

【推荐】八风不动心,宁静无烦恼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

明学长老:出家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

作为出家人,如来家业的荷担者,不管如何适应社会,发...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

去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

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为极乐众生,...

幸福人生的七条忠告

一、努力走好脚下的路,对得起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我们...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

如何祈求阿弥陀佛解决世间的困难

问: 弟子常常念阿弥陀佛名号,祈求解决疾病、考试不...

念佛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定力

问: 如何念佛才能培养出内心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师答...

圣严法师《现在最重要》

有人把禅修形容作跟自己约会。开始的时候,是有这么一...

没有「愿」来作导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众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则当中轮回,是业力所感,是不...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我们每天在晚间所念的 警众偈,是普贤菩萨所说的。在中...

念佛法门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我要老实告诉大家,念佛法门一个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

问: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净业行人应如何修功德?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