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智谕法师  2013/04/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修行方便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因为净念相继就是一心,都摄六根就是不乱。所以佛七期间,大家眼不可贪色,耳不可贪声,鼻不可贪香,舌不可说话,身不可贪触,意不可贪法。

我说不贪色,其实有两方面,对好看的那叫贪,对不好看的起烦恼,因为它的根源也起于贪,所以总说也是贪。怎能作到这种情形呢?就是用五根,不用第六意识。眼看过,不可叫它乱心;耳听过,不可叫它乱心;鼻闻过、舌尝过、身觉触过,也都是一样。

六根当中,研究起来,有两根最重要,就是耳根和意根。因为眼根不见,心还乱想;鼻根不闻,心还乱想;舌根不尝或不讲话,意根还是乱想。身根不觉触,意根自己可以乱想。

耳根和意根就不同了。耳根只要摄耳谛听,虽然有目不见,虽然有鼻不闻,嘴巴不乱讲话,身体不乱觉触。意根假使收摄起来,其余诸根都没用了。专心一致的时候,眼也不见,耳也不听,鼻也不闻,嘴巴也不能乱讲话,身体也不能乱觉触。所以当一个人专心一致的时候,有人到他旁边都不知道。我们就知道,耳根和意根最重要。

修学佛法,舍丈就尺,舍尺就寸。六根当中,只要统摄这二根,就可收摄六根。但是如果再把耳根和意根作一个比较,我们发现耳根比意根更重要。因为意根不容易收摄,耳根容易收摄。只要摄耳谛听就收摄了。同时,耳根收摄的时候,自然就是意根收摄,因为耳根摄耳谛听的时候,就是专心一致。可是耳根来得容易,意根来得难。

收摄耳根,初步在因缘,到深的时候,就是反闻闻自性。可是耳根要收摄,必须摄耳谛听。这就和念佛有关系了。只要佛号绵绵不断,一句连一句,一字连一字,久而久之,就可收到效果。所以念佛的时候,要谛听。口念耳听,心念心听。这个样子,佛号绵绵不断,就是我们的闻性。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我们才有打佛七,虽然念佛听声音,因为它连续不断的关系,不落声尘。

处处和大家讲,大家恐怕不明白,你只要根据这个方法去修,久而久之,就可得到益处。

我现在再把它重覆一遍,念佛重点在一心不乱,我们佛堂讲话,如果离开一心不乱,就没用了。

一心不乱的方便,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把六根缩成二根,就是耳根和意根,这二根当中,我们再归结到耳根,耳根重点在念得清、听得明。因为这种原因,归乎于佛号绵绵不断,佛号绵绵不断,使妄想、烦恼进不去。久而久之,就知道它的好处。

话虽分为几个阶段讲,久了以候,大家就知道,这几个阶段就在一念当中。所以说,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六根中最难摄的是耳根与意根。眼睛能见屋里的东西,但...

如何放松身心念佛

问: 弟子经常将佛号提在心中,唯恐丢失;同时时常谨...

明代四大高僧之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明朝圣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

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问: 有人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常敏法师答...

慧律法师《1999年佛七圆满开示》

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三...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问: 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

念佛要离憎爱二心

各位居士在家也念佛,可能念佛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原...

大安法师:念佛要念六字还是四字

问: 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

念佛时不好的念头经常浮现,该如何去对治

问: 末学在念佛时经常妄想纷飞,而且淫欲心很重,不...

要想达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学过《菩提道次第》,知道从修行上,根据各人发心...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

早期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绝不是培养神童。教育,不...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

菩萨戒的四种广大殊胜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

世界上最殊胜的东西

有人在祗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请问什么是最犀利的剑?什...

留三分余地于人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责人...

夫妻间该如何相处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

世间人都要想修福,应该怎么修

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 就这么三...

信佛后吃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问: 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成刚法师答:...

宣化上人:大悲咒妙用难思

今天是大悲七开始。晚间洒净之后,开始诵持大悲神咒。...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

大乘佛法的之宗要

大乘佛法,为超脱世间而又适应世间的。则其宗要: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