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及时行孝

2012/04/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单位组织了一次旅游。快到海边时,我们见到了这样一对母子:老人年逾七旬,男子已近不惑。他们的装束很土,一辆破旧的电动三轮车与周边迷人的景致格格不入。一番交谈后,我们知道,他们来自粤西地区的一处穷乡僻壤,为了来这里,一路上已经折腾了好几天。男子说,老人家这辈子都想见见海,如今上了年纪,再不出来,怕没机会了,也就咬咬牙骑着三轮车过来了。

听了这话,心仿佛被尖锐的刀子狠狠地刺入。是啊,行孝乃天经地义,为人子女不正是要像这男子一样及时行孝吗?

及时行孝,就是要懂得时间有限和珍贵。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机会常有,却不想,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亲情也是永远无法完全回报的,还有,生命本身隐藏着不堪一击的脆弱。一个“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这就注定了父母只能陪子女一段路,一段不长不远的路。倘若总是忙于功名利禄,忙于权势尊位,而忽略了父母,遗忘了亲人,也就真的“子欲养而亲不待”了。上天只赐予了我们一次缘分,如果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珍贵的日子里,与父母好好相处,嘘寒问暖,也就不会有太多遗憾和痛苦。

及时行孝,就是要重视生活每时和每处。孝顺父母,谈不上轰轰烈烈。一颗孝心,也只是平平常常。很多时候,在子女眼里根本就无关紧要的细节,在父母心里却可以掀起惊天波澜。所以,哪怕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是替爸爸捶捶腰背揉揉肩,老人家都会有极大的满足感。一声问候,一回闲聊,一顿晚餐,一次出游……只要我们有心,和父母在一起的每时每处,都可以去传递我们的爱。

及时行孝,就是要给予父母原谅和理解。做子女的人,似乎都曾有不原谅、不理解父母的经历。父母或贫穷,或无知,或自私,或蛮横……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怨恨的理由。可是,冷静地想想,我们能够善待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为什么一定要和我们的亲人斤斤计较呢?我们甚至可以与曾经势不两立的敌人化干戈为玉帛,为什么一定要对给了我们生命的人耿耿于怀呢?父母也是平凡的人,是有不足的人,就算他们真的有对不住我们的地方,也还是要与别人相区别吧?毕竟,子女之身是父母的分身,这是与生俱来、无庸置疑的。

及时行孝,就是要勉励自己勤奋和上进。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心里向父母发过“孝”的宏愿——这辈子一定要感恩父母!愿望当然是好的,可恰恰是这个好的愿望让我们误以为:要行孝,就是要出人头地,就是要功成名就,就是要衣锦还乡,就是要风光无限。殊不知,在父母那里,当总统的儿子和种土豆的儿子是一样的,而在“孝”的天平上,豪宅与瓦房,美味与粗粮,华衣与旧袄,都是等值的。只要我们健康、平安、努力、进步,父母就会无限的宽慰。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作为,有所贡献,那他们就更加知足了。

天下的子女们,及时行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自酬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

一言孝养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缘而生。云何藉缘。...

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办

问: 孩子不好好学习,我非常着急。有什么办法呢? 达...

这六种教育是孩子们最需要得到的

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扮演着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海涛法师:家里人很难度怎么办

问: 家里人很难度怎么办? 海涛法师答: 本来就很难...

一箭三命

睒,是个孝顺的年轻人,他的父母年纪都很大,而且双目...

要让小孩能够吃亏,要帮助一切人

现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他的子女作为他...

佛家之孝与儒家之孝

儒家讲孝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说的戒律,最终归结到...

老母亲学佛康复的故事

母亲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虽然五年前的一场劫难彻...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

接受佛心

鹤林玄素禅师,俗姓马,时人皆称他为马素,后来的人更...

以貌取人

佛陀居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比丘名叫拔提...

身受与心受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兰陀竹园,...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宣化上人:信愿行三资粮

信、愿、行,这是修行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什么叫资粮呢...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

狗身上长满了螨虫,如何避免杀生

问: 我是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也是一名佛教徒,...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

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任...

五浊恶世过于险恶,如何出淤泥而不染

问:学诚法师您好!我是一位学佛大学生,近来,我越发...

棒喝透出华严五教

宋朝徽宗皇帝的时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长老都请...

贪利养的提婆达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时,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提婆达多,除了...

大乘佛法皆说空与不空两方面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

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