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2012/05/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禅宗智慧为什么对管理者有如此大的价值呢?不妨先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一次,我参与主持了多家著名机构联合举办的经济论坛。当时,在台上主讲的,都是来自各界的顶尖人物;而在台下坐着的,大多是经济界的人士。中途休息时,我很随意地和一位企业家聊起了天,问他收获如何。没有料到,这位企业家对我说:“老师,我没能认真听讲座,我整个上午都非常愤怒!”

我大吃一惊,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怎么还有时间去愤怒呢?他便向我讲述了其中的缘由:

“会议刚开始,我妻子就给我发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你现在肯定和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在一起。’我一看,简直快气疯了,我明明告诉她我今天要参加论坛,她怎能这样不相信我呢?一个小时后,我妻子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刚才是跟你开个玩笑,今天是愚人节。’尽管妻子解释了刚才的事,但我的情绪却怎么也无法平复,一上午就这样被糟蹋了。”

听完他的讲述,我更加吃惊:这位先生的妻子固然有不对的地方,但仅仅是这样一件小事,居然能轻易地左右了他一上午的心情?我看到这位企业家才35岁,可是却白了许多头发,我猜想,他是在管理中可能也不快乐并且常会遭遇某些瓶颈的人。果然,在进一步交谈中我得知:现在的工作对于他来说就像一个充满火药味的战场,一点小事就能让他暴跳如雷,稍不顺心,就能使他的情绪好几天无法平静;问题越堆越多,有时根本没有解决的可能,前几天还因为与一位副总意见不合而争吵,导致一笔数目不小的合同没有签成……

我不禁生出无限感慨:为什么一个在企业中指挥着千军万马的领导者,却指挥不了自己的一颗心?

这让我想起禅宗中一个著名的故事:六祖慧能悟道之后,在猎人队里隐居了十多年,后来出山到了广州的法性寺,准备听印宗法师讲法。那时他发现有两个僧人,指着远处被风吹动的幡在不停地争辩,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不对,是幡在动。”听了一会,慧能微微一笑,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一语惊动所有人,引起了印宗法师的重视,在进一步向慧能问了一些佛法后,得知他已得五祖真传。于是,一方面为他剃度,一方面拜他为师,并请他升座为大家讲法。从此,禅宗六祖慧能,正式开始了他的弘道生涯。

这个故事十分耐人寻味。慧能出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这充分昭示,禅宗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彻底重视心的作用。

禅宗又被称为“佛心宗”,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心灵,之后更好地影响别人与外在环境。维摩诘大士有言:“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四祖道信更是明确指出:“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这样的理念一旦与现代管理结合,就产生了难以想象的能量。不少优秀管理者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被誉为日本当代“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虔诚学佛,并将相关智慧应用到管理实践中,探索出“以心为本的利他经济学”,不仅使其公司成为日本高科技时代最优秀的公司之一,而且他还因此被日本众多企业家视为精神领袖和人生楷模,拜他为师的青年企业家就有几千名。

纵观世界管理学的发展,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趋势—“心本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一直强调对心灵观照和修炼的禅宗,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以在管理中产生理想的效果。

“治天下”必先治己,治己必先治心

一谈到管理,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去“征服世界”、管理他人,用老话说就是“治天下”。但耐人寻味的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却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观点:“要管理好别人,先得管理好自己。”

那么,管理者该如何管理好自己呢?

数年前,我在一家国际机构担任副总裁。在很短一段时间内连续遇到了几件不顺利的事,而且迟迟不能解决,我的情绪因此变得十分恶劣,不仅员工经常受到我的责骂,甚至我自己也想过辞职,撒手不干。然而,一天黄昏,在街头无意间看到的一幕,令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与教育:

在一个十字路口,我看见一对父子正在过马路。父亲是一个拄着拐杖的残疾人,而孩子大约十来岁。当时正是下班时分,人群、车辆川流不息。尽管隔得那么远,我仍从那位父亲不断东张西望的表情中,明显感受到他的紧张、焦灼,以及与此相伴的爱与责任—此刻,他要承担的,并不只是自己的生命,而更是孩子的安危。我转眼去看那孩子。在我的想象中,这种情况下,他应该是恐惧地抓住父亲的手才对。然而我看到的恰恰相反,尽管他还那么小,却尽力地搀扶着父亲的胳膊,似乎要以自己微小的力量,来给残疾的父亲以最大帮助。

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终于过了马路,两人都如释重负,相互对视一笑。那一瞬间,仿佛灿烂的星星照亮了夜空,同时也照亮了我多日来阴暗的心灵。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感到:这对父子,应该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刚刚经历的那一幕,不过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谁知道平时他们又要应对多少生活的困难与压力?但他们一定是默默地忍受着困难和压力,并以相互搀扶的手臂和灿烂的笑容,勇敢地迎接挑战。而我,身为一个国际机构的副总裁,拿着比常人高出许多的薪水,工作中的一点点挫折竟然就让自己如此消沉,甚至想放弃努力,这,怎能不让我感到无限羞愧呢?

从那一刻开始,我不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讨,也对公司当时的投资业务进行了冷静分析,结果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我们最近工作遇到的阻力,其根源实际上是来自几家著名公司和某些机关干部的心怀不轨,他们勾结起来,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商业陷阱。只要我们再往前走几步,就完全有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该作的正确抉择,不是加速推进原计划,而是及时刹车!我立即将这一分析向公司决策层进行汇报,并很快得到他们的重视,使公司全身而退。

这一事件,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警示。我反思:为何这么大的陷阱,之前我没有发现呢?结论只能是:我当时的心灵杂乱烦忧,完全失去了一个管理者在面临决策时最需要的理智和冷静。

我想起了一个禅宗公案:德山宣鉴禅师对六祖慧能的“顿悟”非常反感,于是不远千里跑到南方。他在龙潭崇信禅师的禅寺留了下来,名义上是参修,实际上是要找机会与龙潭崇信一较高低。一天晚上,天黑了,他还没离开。龙潭崇信说:“夜深,何不归去?”德山说:“外面黑。”于是龙潭崇信递给他一盏灯。正当德山宣鉴伸手接灯时,没想到龙潭“扑”地一声将灯吹灭了。

德山宣鉴顿时开悟。他悟到了什么呢?我想,恐怕就是悟到了:人生至关重要的功课,不是在遭遇黑暗时去期望别人给你一盏手上有光的灯,而是要随时点亮自己内在的心灯。

我进一步想起《楞严经》里的一个著名论断:众生的毛病之一,就是“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总是被外界的事物动摇了自己的本性。我突然明白,祖师们讲的“向外做功夫,总是痴顽汉”,绝对不是虚言。我悟出了一条影响自己一生的规律:每个人都要当生活的主人。要当生活的主人,就必须当环境的主人;要当环境的主人,就必须当自己的主人;要当自己的主人,就必须当心灵的主人!认识到这点,对管理者尤为重要。管理者都很忙,但也最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忙—茫—盲。从开始只是繁忙,到后来是茫然,最后竟然是盲目!所以,请你记住这句话:“别跑得太快,免得丢掉了你自己。”

是的,管理好心灵才是管理好其他一切的前提。请反求于己,点亮自己的心灯,在照亮自己的同时照亮别人,并照亮共同的事业。

“争天下”必先争人,争人必先争心

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句名言:“管理就是借力。”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再能干,也不能光凭自己一双手打天下,他必须善于借用方方面面的力量,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更好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换言之,“争天下”必先争人,争人必先争心。

在这方面,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谈到自己为何能创造经营奇迹时,讲述了一件让他刻骨铭心的经历:

稻盛和夫创立京都陶瓷公司一年之后,突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所录用的11名年轻员工提出一份请愿书,要求签定加薪协议,否则集体辞职。此举令稻盛和夫十分震惊。众所周知,日本的公司强调的是终身雇佣,员工总是会自觉地等待老板发薪水,极少会主动提出加薪;而且,他所创办的公司刚有起色,他的父母和几位兄弟姐妹都需要他在生活上的照顾,他怎么能先满足员工的要求呢?

稻盛和夫十分痛苦。 终于有一天,他恍然大悟:“我新录用一个员工,不就意味着从录用之日开始,就必须担负起照顾他生活的责任吗?不就意味着首先要为员工创造物质和心灵两方面的幸福吗?”后来他进一步拓展:一流的管理者,还要为社会承担责任。

这是一个让公司飞跃发展的理念。以前,他更多地是从自己和公司的利益角度来思考问题,而现在,他更多地从员工和社会的需要来考虑问题。这一来,不仅使京都陶瓷成为同类公司中吸引人才最多的公司,也成为发展最快的公司。我们且听他的成功感悟:“在经营中,人心比什么都重要。虽然人心确实变得快,有时也靠不住,但反过来说,世界上再没有比人心的结合更加牢固的东西。”“必须树立起‘敬天爱人’的精神,建立以心为本的利他经济学,自觉为社会乃至世界,担当起责任来。”

稻盛和夫所探索出的“以心为本的利他经济学”,其关键就是两点:第一,以心为本;第二,利益他人,才可成就自己。这,其实就是来自大乘佛教的理念和禅宗的精神。

那么,管理者如何将禅宗智慧与管理实践结合,并成就各种事业呢?

第一,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佛性。

这点,柏林禅寺的明海方丈曾有精彩开示:

“发现人性中的佛性,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当我们能够超越工作,超越各种困难,就会促成人性上的成熟,增加内在的财富,使我们的洞察力更加敏锐,更能明白自己的位置。”

第二,在四个方面处理好与“大众”的关系。

净慧老和尚有个著名理念:“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

很有道理。干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大众的作用,这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大众认可和参与事业的积极性,还要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努力的效果。正是把握了这一方针,老和尚动员广大信众,在当初的一片废墟上重建了享誉海内外的柏林禅寺,后来又兴建了湖北老祖寺。而他的这一理念,又在企业及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如海航集团的领导,由于自觉吸收和实践这一理念,使海航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广大管理者重视。

第三,当下级烦恼的承担者。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一个拜和尚为老师的经营奇才。他指出:“上级是下级烦恼的承担者。”这一理念很有道理:既然是上级,就得主动关心下级,承担起帮他们解决困难与烦恼的责任。这点也很符合孟子讲的“居上先施率”:你要下级如何对待你,你就得首先这样对待下级。只要这样去做,以心换心,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以“空”的心进行布施。

这点是佛教、尤其是禅宗独有的境界。也就是说:不要带着为实现自己目的的出发点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而是要明确自己的出发点本来就是关心和帮助他人。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指出的:“利润只是副产品。”你的动机越是单纯,越是为他人着想,就越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明海方丈多次强调:“单纯的心最有力量。”从某种角度来理解,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持经利益随心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大觉世尊,所说...

在物欲之流中冷静一下

关于金钱,周国平的一种观念值得赞赏:小康胜大富。...

时时刻刻多用心

「用心」对修行者而言是多么重要啊!「用心」虽然只是...

扫地的功德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清晨,给孤独...

走错的路也是路

三兄弟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一个叫怨天,一个叫怨地,...

替母亲打扫心房

小雅的父亲去世一年多了,母亲还是没有从悲伤的情绪中...

起床到上班之间的两小时该怎么过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上班族,总占人口一半以上的比例,...

8种心理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句佛号创造生命奇迹

宗实老和尚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人。九年前的剧烈心绞痛,...

乐善好施的长者

有位长者不但家财万贯,心地也很善良;他觉得与其只有...

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朋友是位载客司机,每天都要开着面包车往返县城。有一...

诚实的商人

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

修行要先问自己安住了没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赶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个,你不得...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广钦老和尚指导如何内心用功磨好剃头刀

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

富贵人家苦在何处

问: 对于人人羡慕的富贵人家而言,人生又苦在何处呢...

智者归命得正道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

圣严法师《结了恶缘怎么办》

我们要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

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